科技新聞

抗禽流感研發藥物 零流感製程有新突破

【大紀元7月11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蓉台北十一日電)抗禽流感藥物研發又有新突破:中央研究院研究團隊在研發「零流感」製成藥物製程上有重大突破。研究團隊指出,零流感藥物製程研發目前可有效縮短製程,新方法不但製程較安全,且減少了八個步驟,製程縮短為十四天,總產率也提高了兩倍。

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與台灣大學合聘研究員方俊民保守估計,零流感製成藥物,保守估計五年內可上市。

中央研究院基因體中心研究人員去年首次公佈可同時抗禽流感與人類流感的新藥「零流感」(Tamiphosphor)後,研究團隊持續鑽研,近日在「零流感」的藥性與製程上獲得重大突破,使得台灣抗流感藥物將更具商業價值。

這個研究團隊包括中研院院長翁啟惠、中研院和基因體研究中心與台灣大學合聘研究員方俊民,及博士後研究員謝俊結等。

方俊民指出,新一代的「零流感」製程遠較「克流感」安全,羅氏藥廠是以「八角」這種香料所萃取的莽草酸(shikimic acid)作為原料來製造「克流感」。原料的來源和品質管制都有相當難度。其中在製造「克流感」的過程中的一個步驟,必須使用「疊氮鈉」(sodium azide);而大量的「疊氮鈉」容易引起爆炸反應,所以這個具危險性製造步驟多是在地底深處進行。

為了應付潛伏性的全球H5N1流感疫情,幾個著名實驗室已經發展出不必使用莽草酸來合成「克流感」的方法;但這些方法並不能夠用來合成「零流感」。方俊民說,這次研究團隊的新方法,不僅突破了原料來源的困境,同時也避免使用毒性或爆炸性(如疊氮鈉)的試劑,可說是製造「克流感」和「零流感」理想途徑。

「克流感」目前是治療H5N1、H1N1流感患者的唯一口服藥,但抗藥性是其隱憂。而與「克流感」同屬流感病毒的神經醯胺(酉每)抑制劑的「零流感」,由於在酵素活性、保護細胞等實驗上,都顯示比「克流感」效果更好。

方俊民說,實驗小鼠服用「零流感」後,也較服用「克流感」之存活率更高,小鼠恢復體重的情形也較明顯。加上製程上的突破,未來口服性「零流感」極具開發為流感新藥的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