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要聞

香港籠屋板間房居民熱不堪言

【大紀元7月22日訊】(大紀元記者梁路思香港報導)香港社區組織協會聯同籠屋板房20多位居民舉行記者會,指炎夏板房的溫度比戶外溫度高。多位板間房居民訴說在高溫之下,長夜難眠,更要忍受老鼠,蟑螂的泛濫和木虱的叮咬。

社區組織批評政府推出的利民紓困措施,不能惠及這些最窮困的居民,認為政府應取消單身計分制及增加單身公屋編配額及申請公屋居港7年限制,到時萬多籠屋居民可早日住到公屋,同時亦建議政府應在全港設立多間24小時開放的避暑及學習中心;登記籠屋板房、套房居民,立法管制租金;爲他們提供紓緩通脹津貼等。

住籠屋板間房熱到暈

社區組織指過去幾年皆有發生板房居民中暑式熱死的情況,居民熱到要「不斷沖涼」來降溫,每晚也未能安寢,甚至出現熱到病,熱到暈等情況,更要飽受板房三害:老鼠、木蝨及蟑螂的折磨。

而在今年大暑前一星期,社協聯同籠屋板房居民於各區進行溫度量度,深水埗、佐敦、觀塘、上環、灣仔區居民於下午1時的室內及晚上9時的室內氣溫。調查結果:深水埗的溫度最高,有35度。板間房室內氣溫平均高於室外氣溫2至4度。有居民指熱的時候,唯有去公園走走乘涼。

76歲的老人陳添,住在只有一個床位大的板間房閣樓,不能煮飯,月租800元,昨日下午錄的溫度爲36度,他說:「晚上熱到睡不了,一晚醒幾次。」老人希望能申請到附近的一人一戶的單身公屋。

申請公屋限制不公平

現時公屋輪侯,仍有18,659戶因居港未滿7年,而受「配屋時需最少一半家庭成員居港7年」的政策影響,其中更包括約5千名18歲以下兒童,造成這些新移民即使輪侯公屋號碼已達配屋階段,也不能分配公屋以改善環境,而要繼續蝸居籠屋及板房,影響兒童身心發展及新移民融入社會。

住深水步板間房的新移民廖女士,一家三口同住在一間50尺的房子,先生生骨刺今年不能工作,要靠自己做散工,月賺3千元左右生活,交了房租1,000元之後,兩餐都很困難,她指自己12歲的兒子怕人笑,不願意拿綜援。現在住的板間房經常被木虱咬,兒子被咬得不能睡覺。她認為,政府對新移民申請公屋要等7年很不公平。

社區組織指出,2008/09年度的財政算案及近日特首的利民紓困措施,都不能惠及這些貧窮戶,因為他們都是沒有領取綜援;不需交薪俸稅;無需交差餉;無公屋租金減免及無交通津貼,而在之前的財政預算案也沒有得益。組織希望政府能落區登記,不能忽視這群居民,爲他們提供援助。

另外,有低收入家庭人士指,物價上漲,低收入家庭生活困難,希望政府能恢復租金津貼水平至03年。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