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新聞

荷槍武警全程護送 最大舍利函「出宮」

【大紀元7月29日訊】(大紀元綜合報導)27日晚,位於南京中華門外的大報恩寺地宮遺址守衛重重,荷槍的武警就達到五六十人。舍利寶函在眾多持槍武警的護衛下,運回南京市博物館。

  

大報恩寺地宮考古謎團重重。它究竟屬於哪朝哪代?舍利函裡會有甚麼令人驚喜的寶物?所有的謎團,只有隨著舍利函的開啟,才能得到最準確的解答。

  

晚上行動

  

舍利函一直在地下,地下的溫度正常大約為16攝氏度,怎麼才能將它取出,又不影響它的正常環境呢?

  

據悉,選晚上動手有利於文物保存,溫度低,而且路上人少車少,運送方便。另外,還要給它穿上了「衣服」,如裡層的錫紙、膠木板、防火布、黑色塑料袋、冰塊,以及外面的木箱子等。在每層之間,還用上了考古上的特製膠水,以固定每層的填充物,防止鐵函在裡面晃動。這樣一來,鐵函就「穿」著六層保護服了。

  

龜速慢行

  

鐵函下面還有一塊更長的石底座,必須和鐵函一起「打包」起吊。「鐵函早就生鏽,和石底座粘在一起了。」專家說,如果硬把它們分開,極有可能會導致鐵函的底部破損,因此只能一起吊出來。「每次起降,都很謹慎小心,不讓它受到一絲一毫的震動,以保護鐵函裡面的「寶貝」。

  

當舍利函裝車後,卡車以不到10公里/小時的速度,「蝸行」以防止震動。最終在多名武警的護衛下到達博物館。

  

最大寶函

  

這個舍利函是目前全國體積最大的鐵質舍利函﹕長0.5米、寬0.5米、高1米。而法門寺藏有佛指舍利的鐵函長度不到0.3米,雷峰塔地宮藏有佛螺髻發的鐵函長度也不過0.35米。

  

幾重寶函?

  

鐵函裡面會有些甚麼?此次地宮出土的舍利鐵函體積這麼大,裡面會有幾重?專家也很期待。有人猜測,應該有金棺或玉製的寶塔。如果是這些材質,保存得也會比較完好。

  

南京大學一位考古專家表示,從以往諸多地宮出土的舍利函來看,從外到裡一般會有石函、鐵函、銀槨、金棺、水晶瓶等。但歷朝歷代也並沒有統一的定制。這麼大的舍利鐵函裡,還會有幾層,很難講。

  

「法門寺地宮出土的三枚佛指舍利影骨和一枚靈骨就被裝在不同的寶函裡,一枚只是在漢白玉靈帳裡,一枚有三重寶函;真身佛指舍利,也就是靈骨的那一枚,被放置在五重寶函裡;還有一枚影骨,最受禮遇,竟然有八重寶函」。

  

宋代地宮

  

從已發掘的文物來看,目前專家普遍傾向於這處地宮為宋代所建。「最可能是宋代的長干寺地宮。史書記載,宋天禧二年,宋真宗下詔整修南朝的長干寺,並新建了9層佛塔,賜名為‘聖感舍利塔’,塔下建地宮。」南京大學一名考古專家認為,此次發掘的也許正是這處地宮。因為地宮裡的錢幣大多為宋幣,而鐵質舍利函之外的石函,內壁上「長干寺」的字樣似乎更印證了這一點。

  

「有人說是宋代天禧寺。我覺得叫長干寺地宮更準確。因為這個名字從東晉孝武帝,一直沿用到宋代,直到後來,宋真宗才下詔將長干寺改稱為天禧寺。」

  

傳世舍利

  

如果是宋代的地宮,那麼裡面供奉的舍利會是誰的?在鐵函正式開啟之前,這是最大的謎團。據專家說,最希望是佛祖釋迦牟尼的舍利,而這並非不可能。

  

「雖然是宋代地宮,但供奉的舍利卻很可能是南朝長干寺傳下來的。」專家介紹,早在公元248年,印度高僧康僧會在此建塔,將佛祖真身舍利供奉其中;後來,北方僧人慧達在此發現多枚晶瑩圓潤的佛祖舍利,另外還有佛祖留下的指甲和頭髮等物;篤信佛教的梁武帝蕭衍對長干寺雙塔進行改造,將舍利分為兩份,每份都用金罌、玉罌層層盛裝,然後分別放入兩座由黃金、寶石製成的七寶小塔中,最外層用石函封固,放入地宮之中。唐長慶四年(公元824年),潤州刺史李德裕將荒廢已久的長干寺阿育王塔地宮再次打開,發現了21枚舍利。其中的11枚遷往潤州(今鎮江),另外的10枚則被留在了原地。

  

「不排除這次發現的正是當時留下來的傳世舍利。」據瞭解,目前國內發現的釋迦牟尼真身舍利,只有法門寺一枚指骨,如果此次發現的是佛祖舍利,其價值可想而知。

  

此外,目前最令專家擔心的是,鐵函裡如果有佛經、絲綢等物品,打開後最易受到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