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要聞

蓋達組織暴力手法逐漸遭到伊斯蘭學者抨擊

【大紀元8月11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鍾行憲台北特稿)著名的美國智庫蘭德公司一份新報告指出,美國若少仰賴武力,多借重情報與警力搜捕其領導階層人物,就能擊敗在幕後主使九一一恐怖攻擊的蓋達組織。在此同時,蓋達組織採取的暴力手法,已逐漸遭到原先支持它的伊斯蘭學者抨擊。

在一九七九年蘇聯入侵阿富汗後,歐薩瑪.賓拉登前往巴基斯坦會晤阿富汗反抗軍領袖,然後回到沙烏地阿拉伯為他們籌募經費與補給品,最後甚至加入對蘇聯軍隊作戰行列。

到一九八八年蘇聯軍隊撤離後,賓拉登與曾獲美國、沙烏地阿拉伯與巴基斯坦支持的回教戰士組成蓋達組織。

但因他在阿富汗的成就未獲祖國的讚譽,在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後,以一支回教戰士部隊捍衛沙烏地阿拉伯的提議又遭到政府拒絕,深感憤怒的賓拉登轉而堅決反對沙烏地政權,也開始把矛頭指向美國及其中東盟邦。

在一九九零年代中期,賓拉登呼籲穆斯林對美國與猶太人發動一場全球戰爭,並在一九九八年發布形同對美國宣戰的宗教敕令。

幾個月後,美國駐肯亞及坦尚尼亞大使館同時遭到炸彈攻擊。賓拉登從未承認與此有關,但是幾名被捕的涉案者都說他是幕後支持者。

在二零零一年九一一恐怖攻擊後,美國認定幕後主謀還是賓拉登,因而在當年稍後發動戰爭推翻窩藏他的阿富汗塔利班政權,但是迄未能逮捕這名恐怖組織首腦,甚至無從得知他的下落。

賓拉登在九一一恐怖攻擊後發表了若干錄影或錄音聲明,但是自二零零四年十月以來即未在錄影帶中露面,因而引發他或許已不在人世的揣測。

不過許多分析家認為,即使賓拉登已經病故或是遭到殺害,蓋達組織還是會繼續鼓舞世界各地的伊斯蘭好戰團體。

美國政府資助的蘭德公司最近發表一份研究報告指出:「美國有擊敗蓋達組織的必要工具,它只需要改變策略。」蘭德公司建議政府以「反恐怖主義」取代「反恐戰」這個名詞。

這份報告的主要作者瓊斯說:「恐怖分子應當被視為罪犯,而非聖戰士。我們的分析顯示,在戰場上解決不了恐怖主義。」

蘭德公司對一九六八年至二零零六年存在的六百四十八個好戰團體進行的研究發現,政治解決協助消除了百分之四十三這些團體構成的威脅、有效運用警力與情資協助逮捕或擊斃百分之四十這種團體的首領,只有百分之七是被軍方擊敗。

在此同時,原先支持蓋達組織的伊斯蘭學者,已逐漸抨擊這個組織的暴力手法。

被視為聖戰思想教父的埃及回教理論家伊曼去年十一月發表一篇論文,援引伊斯蘭律法與法理告訴有意成為回教戰士的年輕人,訴諸暴力以及反叛穆斯林統治者都是被禁止的行為。

伊曼指出:「年輕人啊,不要被網路上的英雄、在情報單位、部落、偏遠的山洞或是一個異教徒國家政治庇護的保護下生活而拿著麥克風發表煽動青年聲明的領袖欺騙。

「他們已讓你們之前的許多人進入地獄、墳墓和監獄。那些引發衝突和力促他們的兄弟投入不對稱軍事對抗的人,都不是回教律法或軍事專家。」

一九九零年代曾與賓拉登一同在阿富汗對蘇聯軍隊作戰、兩千年也在阿富汗出席蓋達領袖高峰會的歐斯曼,雖然仍和許多穆斯林一樣,對西方國家的中東政策和作為深為反感,但是他告訴原先的戰友說,蓋達明顯不分青紅皂白殺戮的策略是錯誤的。

原先準備前往阿富汗與塔利班並肩作戰的英國籍前回教戰士卡迪爾,六年前臨時打退堂鼓後,在倫敦東區設立了「積極改變基金會」,設法阻止年輕穆斯林加入暴力的聖戰。

卡迪爾表示,雖然由阿富汗和車臣等衝突地區歸來的許多「退役」聖戰士都已幻想破滅,但是等著加入暴力聖戰的人愈來愈多。

他將召募回教戰士頗有成效歸咎於西方國家的外交政策。他說:「在政治人物、內閣官員與其他人肯聆聽穆斯林訴說痛苦之前,年輕人會試圖前往其他地方宣洩他們的挫折與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