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要聞

見證戰地滄桑史 金門陳景蘭洋樓明重新揭幕

【大紀元8月21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倪國炎金門二十一日電)金門僑鄉文化建築代表作之一的「陳景蘭洋樓」,在戰地政務時期也曾是官兵休假中心。走過烽火歲月後,經過政府斥資新臺幣一億一千餘萬元、歷時近三年整修,將於八二三砲戰五十週年紀念日前夕重新開幕,以煥然一新面貌,見證僑鄉和戰地文化一頁滄桑史。

位於金湖鎮成功村的「陳景蘭洋樓」,是由新加坡僑領陳景蘭於西元1921年斥資興建。成功村舊稱「陳坑」,以陳姓為主聚落,因此洋樓又稱「陳坑大洋樓」,樓高二層,面寬七開間,磚木結構,外觀為拱廊柱式建築,氣派恢宏,當年為全島形制最具規模的洋樓。

陳景蘭是在年輕時「下番」到新加坡謀生,經商有成後回鄉興建洋樓式園邸,洋樓面向南海域,前方有「金湯公園」,佔地約二十五公頃,為金門規模最大洋樓花園。

陳景蘭將興建洋樓剩餘的建材,建造防禦土匪的「尚卿碉樓」,並將洋樓部分提供做為「陳坑小學」,自廈門延聘師資授課,作育家鄉子弟,1922年籌辦金門輪船公司,方便鄉親往來廈門,熱心公益的事蹟為地方耆老所津津樂道。

1937年至1945年間,日軍竊據金門,強徵「陳景蘭洋樓」作為指揮所,1949年國軍進駐以後,曾進駐防砲部隊、第五十三野戰醫院、金門中學校舍、及官兵休假中心,為金門重要的戰地景觀。

尤其是1958年「八二三」砲戰之後,「陳景蘭洋樓」成為金門官兵休假中心,內部有客房、餐飲部、百貨部、康樂廳等,必須是有功官兵才能入住,可以說是戰地的「國軍英雄館」,首任休假中心主任還是少將官階,顯示出軍方的重視。

做為官兵休閒場所的「陳景蘭洋樓」,曾遭受砲擊,屢經修建,但隨著台灣和金門交通逐漸方便,官兵轉而返台休假,功能性降低,1992年金門戰地政務結束,洋樓因無專責單位維護而荒廢,讓人唏噓不已。

金湖鎮公所為維護史蹟及發展觀光,以「僑鄉與戰地之再生:一個關於時間與記憶的地景保存設計」為名,推動「陳景蘭洋樓」及周邊環境的整建;2005年獲得內政部營建署列入「創造台灣城鄉風貌示範計畫」補助八千萬元、金門縣政府配合款三千萬元,同年十一月十五日動工,為金門單一建物修繕政府所做最大手筆投資。

整修後的「陳景蘭洋樓」,以「景蘭山莊」為名再現往日風華,金門縣政府並選擇在八月二十二日、也就是「八二三砲戰」五十週年紀念日前夕揭幕。地方民眾期盼浴火重生的歷史建築,揮別歲月和戰爭摧殘,以嶄新面貌向遊客訴說金門的僑鄉和戰地文化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