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城

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李遠哲費城演講

-- 獲頒大西洋玉山協會「自由獎」

【大紀元8月22日訊】【大紀元記者沁梅、肖捷費城報導】8月17日(星期日)晚,費城大西洋玉山協會在中國城海城酒樓舉辦2008年的年度授獎晚宴 ,表彰華裔對華人社區以及在科學研究和教育方面作出貢獻的傑出人士,並邀請曾任台灣中央研究院院長、也是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的李遠哲博士演講「台灣的科學和教育」。李遠哲博士獲頒「自由獎」,天普大學眼科教授羅志偉醫師獲頒「終身成就獎」,頂好中文學校校長張紀渝女士獲「社區服務獎」。晚宴吸引了二百多位科技愛好者參加。



圖:諾貝爾獎獲得者李遠哲博士應邀來費城大西洋玉山協會演講,提出成就好學生的五要素:道德、熱誠、才華、創意、健康。(大紀元圖片)



獲「社區服務獎」的張紀渝(中)與費城泛美地產總裁王繡慧女士、賓州州長亞裔顧問委員會執行副主任潘涵合影。(大紀元圖片)



頂好中文學校校長張紀渝女士獲「社區服務獎」獎。(大紀元圖片)



獲「終身成就獎」的天普大學眼科教授羅志偉醫師(左二)與台北駐美投資貿易服務處朱為正主任(左三)、大西洋玉山協會前任主席白冠仁博士(左四)、晚宴主持人玉山協會董事陳偉立博士合影。(大紀元圖片)



獲「自由獎」的諾貝爾獎獲得者李遠哲博士(左一)與曾滄濱會長(左三)、天普大學科技學院院長戴海龍博士合影。(大紀元圖片)



  晚宴由玉山協會董事陳偉立博士主持。費城泛美地產總裁及協會董事王繡慧女士首先介紹了頂好中文學校校長張紀渝女士,賓州州長亞裔顧問委員會執行副主任潘涵為其頒發了玉山協會贈予的「社區服務獎」。張紀渝女士多年來熱衷於中文教育,1995年成立了頂好中文學校,專門為那些從中國領養來的孩子們提供學習中文和中國文化的環境。張紀渝舉著獎盃說:她要特別感謝那些從中國領養孩子的家長!有些現在正坐在宴席上呢。

  台北駐美投資貿易服務處朱為正主任從紐約趕來,為天普大學眼科教授羅志偉醫師頒發了「終身成就獎」。大西洋玉山協會前任主席白冠仁博士介紹了羅志偉醫師。

  羅醫師創立了三所醫學研究所,他手下的12個成員組為賓州東部五郡五萬多病人提供了先進的視力矯正手術。羅志偉醫師非常謙虛的接受了獎盃,他說他對這個獎勵感到「汗顏」,他要更多的參與社區,將所得回饋給社區。

  會上,天普大學科技學院院長戴海龍博士介紹了諾貝爾獎獲得者李遠哲博士,玉山協會會長曾滄濱為李遠哲頒發了「自由獎」。李遠哲是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中繼物理獎得主楊振寧、李政道、丁肇中、崔琦、朱棣文之後的第六位諾貝爾獎得主。李遠哲這次從台灣趕來參加在費城賓州會展中心舉辦的第236屆美國化學學會年會,正好被邀請參加大西洋玉山協會的年會。當晚,包括戴海龍博士在內有好幾位李遠哲博士的學生參加了這次晚宴,一位女士還從華盛頓DC特地趕來,代表她在外地的丈夫來問候他的老師。李遠哲的學生戴海龍也幽默的講述了自己當年如何親身收益於李遠哲博士敢於自己獨立思考的特殊教育方式。

  晚宴結束前,李遠哲壓軸做了約一個小時的英文演講。他說他12年前來過費城,也是在同一個餐館與大家會面。他講述了他對教育的看法和多年來對台灣教育發展的做法。他表示,好的學生應該具備五個要素:好的道德,要有熱誠,有才華,有創造力和想像力,還要健康。在他的推薦下,台灣在幾年內投資了一大筆資金用在教育上。李遠哲還舉例說他如何重視愛動手實踐的學生,而不是按照書本上所說、雖然得高分但不願動手動腦的學生。他說,要想使一個大學辦好,就要培養出更多的敢於自己獨立思考、有動手能力的學生。

  李遠哲祖籍河北唐山,1936年11月出生於台灣新竹縣,1958年台大畢業,1961年獲得台灣新竹清華大學化學研究所理學碩士學位。一年後,李遠哲赴美深造,於1965年取得美國伯克利加州大學化學博士學位。1967年李遠哲轉到哈佛大學。他設計並創建了世界上第一台大型交叉束實驗裝置–分子束碰撞和離子束交叉儀器,發表過兩百多篇科學論文。1979年,李遠哲當選為美國科學院院士,1980年當選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1986年瑞典皇家科學院宣佈李遠哲獲諾貝爾物理化學獎。1994年初,他出任台灣中央研究院院長。

  大西洋玉山協會是個非營利組織,其主要宗旨是推動大西洋區內科學、技術、投資和創業的結合,並促進這些項目在本區與亞東地區國家之交流。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