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關係

為了兩隻貓熊 賣了台灣主權

【大紀元9月10日訊】自由時報記者彭顯鈞/特稿

「貓熊誠可貴,主權價更高」。華盛頓公約明確規範,國與國之間,不能「贈送」保育類動物,包括貓熊。台灣一旦接受中國「贈送」貓熊,等於接受台灣與中國「不是國與國關係」,難道馬總統以「地區與地區」定義兩岸關係,就是為了替「背負政治責任」的貓熊解套?

馬總統和劉揆都說,台灣接受中國「贈送」的貓熊,樂觀期待「團團」、「圓圓」順利來台。然而,貓熊到底是用何種名義來台,兩岸協商過程為何,馬政府卻三緘其口,不願清楚說明,態度很奇怪。

馬政府很清楚,接受「贈送」,台灣與中國就不是國與國關係,否則不會拿「中藥」當作前例。如今,眼看貓熊就要來台,馬政府只強調一切沒有問題,完全不提台灣主權遭受矮化的危機,關起門來搞,心態非常可議。

兩年多前,中國就說要「贈送」貓熊給台灣,民進黨政府以主權尊嚴予以拒絕。當時,美國「第三世界事務協會」也投書華盛頓時報,以華盛頓公約的規定與精神,強調北京把貓熊贈送給台灣,北京就能宣稱,這是「從國內遷移到國內」,不違反公約;台灣若接受,等於接受北京的解釋,自我否定主權國家地位。

中國如果不以「贈送」為名義,就要簽署「輸出入許可證」,輸入國欄位上不管是填上中華民國或台灣,等於承認台灣的主權國家地位,中國可能為了貓熊退讓嗎?

貓熊雖可愛,但背後卻隱藏了中國貶低台灣主權地位的政治目的,馬政府明知箇中蹊蹺,卻避重就輕,寧願用主權換貓熊,不顧國家主權遭受的威脅,非常惡劣。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