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情報

不願固步自封 名校MBA選走自己的路

【大紀元9月14日訊】(大紀元記者鍾思齊編譯報導)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今年畢業的一些名校碩士生放棄校園徵才並自已找工作,即使為了求得自己想要的職業生涯必須要孤軍奮戰,但他們都表現得無畏於花比同儕更長的時間及金錢找尋自己的理想職業。

名校MBA不一樣的抉擇

在達特茅斯大學擔任商學院院長達13年的達諾斯(Paul Danos)表示,該學院有10%的學生放棄校內徵才,數名學生在入校時有特定的職業目標,但最後改變了人生方向。

軟體產品經理蒙基爾諾(Laura Mogilner)二年前進入商學院時,認為畢業後再回到原來的工作將可獲得更高的薪水。但二年後,她在達特矛斯大學企管碩士班的大部份同學都已找到工作,她卻還在佛蒙特農業局實習。她發現這才是她的最受,並樂於從事以農用朔料替代木材營運模式的研究。

儘管積欠超過10萬美元的學生貸款,蒙基爾諾女士還是不顧一切地為她想要的目標付出所有。蒙基爾諾女士以實習守住她對自選職業的堅持,她的實習很快結束,即使她還沒有找到一個正式工作,她也不會感到後悔,因為她認為:「即使我有了工作,我知道二年後我還是會在這裡。」

今年取得西北大學碩士學位的班森(Meray Benson),在入學前曾在一家諮詢公司擔任食品飲料業供應鏈相關顧問工作,但後來她轉找工業類的工作,最終在卡夫(Craft)食品公司求得一個職位。

畢業於賓州大學華頓商學院碩士班的蒙哥馬利(Grey Montgomery),曾在家族經營的報社工作,由於仍衷情報業,因此畢業後決定在媒體業找工作,不過這些公司很少聘用企管碩士,因此他花更多時間瞭解這種行業的工作要求,並且自我充實,後來終於如願找到想要的工作。

多校改變策略 協助畢業生求職

像上述列舉的這些學生開始迫使美國大學院校的求職服務中心不得不改變他們的服務策略,因為現在需要與學生一對一諮詢,以幫助他們瞭解自己的長處,然後找出目標工作,這比單一一套適用多數人的標準作業還要複雜許多。

哥倫比亞商學院的副院長瑞斯尼克(Regina Resnick)認為學校提供這類服務的挑戰很大,於是該校想出了一個辦法,即透過龐大的校友網絡提供學生必要諮詢, 於是邀請20位校友擔任顧問,提供跨產業的就業諮詢。

賓大華頓商學院企管碩士就業服務中心的主任安東尼奧(Michelle Antonio)建議學生,除了應規劃一個備用計畫外,最好能訂定找工作的期限。那意味包括回頭找一份低薪的工作,或先參加實習獲取經驗。

達特矛斯大學的職涯發展中心設計了一套模型,幫助學生依個人的才能匹配合適的公司,並搭起與相關行業校友的聯絡網,也協助學生找尋可加入的產業協會。其實,已有多所學校開始有類似的作法,為一些想自已找工作的學生提供需要的資源。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