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要聞

消基會:防他牌奶品哄抬價格

【大紀元9月22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邱燕玲、謝文華/台北報導〕金車公司主動送驗、公佈問題產品下架,消基會、行政院消保會皆持肯定態度,也呼籲其他與奶製品有關業者,應仿效、主動送驗公佈結果,可使企業品牌更獲消費者信賴。

消基會秘書長游開雄指出,金車發現連「植物性蛋白」也未能倖免,令人震驚,凸顯衛生署對中國進口奶製品的安全與否,根本沒有全盤掌握!

由於奶粉是嬰幼兒主食,消基會也呼籲政府應注意控管非中國製奶製品,在這段時間是否出現哄抬物價行為,以免對消費者再造成剝削。

應逐批檢驗 取代抽驗

游開雄認為,雖衛生署目前禁止中國進口毒奶粉,但難保事件落幕後,業者不會故態復萌。政府應大刀闊斧對中國製食品進口採最嚴格標準,以「逐批檢驗」取代「抽驗」,為國人衛生安全把關。

游開雄提醒,在政府無法對中國奶製品做好把關前,消費者最好先對原料來自中國或中國加工的奶製品都抱持觀望態度。

行政院發言人史亞平昨表示,此事件凸顯兩岸未有消費警訊及資訊通報機制的漏洞,政府正推動與對岸協商相關通報機制的建立,並呼籲中國負起責任,否則重創中國產品的國際聲譽。

史亞平說,中國進口奶粉採抽驗方式,以前未把「三聚氰胺」列為檢驗項目,導致出現毒奶粉,未來機制的建立會交由兩岸協商處理,政府也希望中國大陸加強出口食品的品質管理,否則重創中國大陸產品的國際聲譽。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