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安全

科技是否正在改變我們的大腦?

【大紀元1月4日訊】(大紀元記者唐依旋/湯光宇綜合編譯報導)多數的家長都憂心現代科技如網路及暴力電玩對青年學子所帶來的不良影響。近來,這已不再只是為人父母與師長的憂心,更成了許多科學家們急欲探討研究的議題。

美國科學家指出,現代年輕人花大量的時間在網路及電玩上,這些習慣正逐漸的轉變及影響著我們學習、閱讀,及跟人相處的模式。

科技使人腦退化

現代生活中無所不在的科技,已不只是生活層面的應用,更已擴張到精神層面的教育及娛樂上。絕大多數的孩童自幼童時期起,舉凡生活、教育與娛樂均已與科技及電腦緊密的結合。人們過度的仰賴電腦,已成了各界的一大隱憂。

日本的醫學人員在對經常使用電腦的150名,年齡在20至35歲之間的青年進行了一項智力測試後發現,有超過10%的人記憶力已嚴重衰退,有的甚至已經無法記住熟人的名字和安排好的約會。

美國精神病學教授蓋瑞.史摩爾(Gary Small)指出,每天大量接觸如網路及手機等科技產物,會改變人腦的運作方式。當人們使用科技產品的時間超過了與他人的相處時間時,辨識人的表情等腦部功能也在同時退化中。 如此一來便會使人變得孤僻,並對傳統學習的方式失去興趣。

醫生們表示,這主要是因為在電腦時代人們過分依賴各種電子產品幫助記憶,很少用自己的大腦去解決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問題。長時間的使用網路,更使得人與人互動及相處的時間大幅下降。日本、英國及美國的科學家均一致對世人發出警告:電腦越先進,人腦越退化,而這種現象正日趨嚴重當中。

「數位新貴」大增 影響人際互動

受這種現象影響最深的就是我們統稱為「數位科技新貴」(digital natives)的現代年輕人,也就是指自幼童時期起生活便已和科技產品緊密結合的人。史摩爾教授指出幫助這些年輕人提升他們與人的互動技巧非常重要。

一名居住在加州帕薩迪納的19 歲網路愛好者約翰.羅偉(John Rowe)以往每天平均要花上6到12 小時留連在即時通、網路討論區及線上遊戲。

在羅偉聽取了史摩爾教授的建議後表示:「如果我沒有經常花時間跟朋友相處, 我在人際關係這方面一定不會處理的像現在這樣融洽。你不能沒有這些在現實社會中的朋友,不能不跟他們接觸。」他覺得一星期能跟朋友出去三、四次是很好的。

Google時代 是喜?是憂?

以往人們需透過大量的閱讀才能獲得自己想要的資訊。而今卻因便利的搜尋引擎,人們很快地就能找到相關的資料,而大量地縮短了閱讀時間。英國資深教育學者布拉.芭蓉認為,資訊取得容易不僅使學生的好奇心鈍化,更令人擔心的是這些正在學習的學生沒有能力去辨別網路上資訊的正確性。

知名網路書籍前編輯尼古拉斯.卡爾(Nicholas Kaldor)表示:「對作家而言,網路就像個天上掉下來的聚寶盆,過去要在書堆裡花上好幾天做的研究,現在幾分鐘就大功告成。對我而言,網路正在變成一種萬有媒介,一種管道,經由它,資訊流過我的眼、耳,進入我的思想。」

雖然豐富的資訊帶來了一定的便利,但似乎也重新定義著思考的模式。卡爾說:「網路似乎粉碎了我以往專注與沉思的能力。過去我是個深海潛水者,現在我好像踩著滑水板,從海面上飛馳而過。」

美國密歇根醫學院教授的布魯斯.佛里曼 (Bruce Friedman)也提到:「現在我已幾乎完全喪失了閱讀稍長文章的能力。思維已呈現出一種「碎讀」(staccato)的特性。這一切皆源自於上網快速流覽的習慣。」

過度使用網路導致學習能力下降

早在兩千多年前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Socrates)就曾在傳統口述式學習被文字學習所取代時提出警告。蘇格拉底認為相較於傳統口述式學習,文字學習較為粗淺。到了近代,電視與網路的普及更加深了社會對於學習方式的劇大轉變感到憂心,擔心孩子在不當的資訊傳達下會變得更加暴力、被動,而影響到他們的學習。

加拿大著名教育家阿姆斯.特朗,在《兒童與電腦》一書中指出電腦教學的弊端。兒童對於機器的依賴已經嚴重阻礙了兒童智力的發展。美國的一項研究結果也顯示,越是依賴電腦的小學生,其算術能力越退化。

《普魯斯特與魷魚:閱讀思維的科學與故事》(Proust and the Squid: The Story and Science of the Reading Brain.)一書的作者瑪莉安‧沃夫(Maryanne Wolf)表示:通常在學習閱讀時孩子的頭腦需逐漸的發展才能接受更複雜的程度。而閱讀分析要花很多時間深入理解才能學的紮實。但是網路強調的卻是速度,如何快速地收集資訊,因而只能理解到表面的知識。

馬莉安質疑,如果孩子從小就不斷的利用網路來取得知識,很可能會對孩子們閱讀後的思考能力造成影響。她也表示這些都是值得我們去深入探討的問題。在這數位時代,孩子們需要的應是更適當的教育來提升他們理解知識的能力。



瑪莉安‧沃夫(Maryanne Wolf)表示:孩子在學習閱讀時頭腦需逐漸的發展才能接受更複雜的程度。而閱讀分析要花很多時間深入理解才能學的紮實。如果孩子從小就不斷的利用網路來取得知識,很可能會對孩子們理解知識的能力造成影響。( Getty Images)

別讓電腦取代你的思想

Google不久前宣佈,他們的目標是將全世界的資訊組織起來,使之隨處可得。透過迅捷的搜索引擎,的確能夠迅速地找到自己所要的資訊。然而,它真的對大腦的發展有益嗎?

卡爾表示:「過去幾年來,我老有一種不祥之感,覺得有什麼人,或什麼東西,一直在我腦袋裡搗個不停,重繪我的『腦電圖』,重寫我的『腦記憶體』。」他在《Google是否讓我們越變越傻》中寫道,我已不再用過去的方式來思考了。

他注意到,過去讀一本書或一篇長文章時,不用費力就能專注於其中的敘述。而今卻往往讀了兩、三頁,注意力就消失了。

沃爾夫認為,閱讀並非人類與生俱來的技巧,不像說話那樣融於我們的基因。必須訓練自己的大腦,才能將我們所看到的字元解讀成自己可以理解的語言。但我們若將效率置於一切之上,就很可能會減低我們深度閱讀的能力。而那種只有在深度閱讀時才能形成的理解文本能力與豐富的精神聯想,在很大程度上都流失掉了。

許多專家認為,網路改變的不僅只是人類的閱讀方式,還包括思維方式,甚至自我。卡爾最後說到:「我感覺得到。當我們依賴電腦作為理解世界的媒介時,它就會成為我們自己的思想。」

雖然,電腦網路對大腦影響的研究仍有一段路要走,也有研究主張使用網路有利於頭腦的運作。但我們能夠確定的是,在享受其所帶來的便利的同時,不應讓電腦網路取代自身的思考能力。電腦充其量都只能是一種輔助的工具,正確的使用、不過度依賴才不會在網路空間之中迷失了自我。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