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新聞

研究:打造健康長壽的綠屋頂

【大紀元10月16日訊】(大紀元記者鐘思喬編譯報導)「綠屋頂」在先進國家建築業中是個熱門話題,在北美,自2006年至2007年,將屋頂綠化的建築物,成長了百分之三十。綠化屋頂,或者說在屋頂上栽種植物可以抒解一些都市問題,如減少暴雨降水的逕流,減輕下水道與水處理系統的負擔,而植被在夏天時還可保持建築物涼爽,降低空調花費,也同時降低了地區發電廠的尖峰用電需求等。

想擁有可靠、美觀的綠屋頂,還須要慎選適合栽種的植物,最好是那種能在極端氣候下生存且容易繁殖,足以對抗風蝕和雜草生長的植物。密西根州立大學的Kristin L. Getter 領導了一項研究,想找出究竟生長在若干土壤深度下,對整體綠屋頂的實用性較有幫助,因為過深的土壤容易帶來滲水與壓垮屋頂的風險。

一般而言,私人獨立住宅的屋頂截面相當薄,若佈滿7.5公分類似土壤的材料,吸飽水並栽種低矮植物後,每平方公尺將重達75至126公斤。而集合式大樓的屋頂較厚重,但是相對建造及維護的成本也較高,但可種植花圃、灌木,甚至是林木種。

Getter團隊將研究結果發表在最近一期的《HortScience》雜誌上,研究對象是 Sedum;一種多水分的植物,它以對乾旱的容忍度而聞名。研究計劃設計使用排水墊,和典型的綠屋頂防水系統,在不同土壤深度;4公分、7公分與10公分,將12種不同的 Sedum 同時栽種、施肥和澆水。研究人員每週隨機測量栽種物的濕度,另外也對葉綠素的螢光性進行測量,藉此觀察在各種不同的環境中,各個栽種物的健康情形。

研究發現,在栽種深度最淺處的植物,保濕度的平均值最差,明顯的是在雨後,也最快乾掉。栽種的植物都被觀察超過4年的期間。一般來說,一個綠屋頂中的無機物材料,其平均壽命大約是45年,於是研究人員決定將植物的壽命,作為這項研究的重點之一。

在經過4年實驗後發現,有4種植物在4公分的土壤深度下沒有明顯的成長,而在7公分的深度下有5種,另外在10公分的深度下也有6種之多。甚至在不同的深度下,某些品種還出現了生長衰退的情形。最後同時在這三種深度下,都可以健康繁殖的品種計有S. floriferum,S. sexangulare,S. spurium『John Creech』和S. stefco等四種,另外在4公分的深度下,還包含其他兩種S. hispanicum 和 S. reflexum『Blue Spruce』。

最後研究總結指出,那些存活且生長茂盛的品種,其栽種的土壤深度都沒有超過7公分,這對減輕屋頂的負擔,顯然是個好消息。不過,研究人員的建議,還是認為栽種在較深的地方,植物因為包含較多的有機物,可能還是比較健康,所以一定的深度如7公分,可能是這類植物登上綠屋頂的最佳深度。

綠屋頂在歐洲已風行長達10年之久,在亞洲的東京也規定新大型建築的屋頂,必須有20%以上的面積為綠屋頂,在美洲帶領風潮的則是芝加哥。綠屋頂常見於新的建築物上,但是目前舊大樓翻修採用的例子也逐漸增多,當然這項趨勢不斥為環保減碳的好方法之一。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