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要聞

法蘭克福書展落幕中國流亡作家談印象

【大紀元10月18日訊】(美國之音2009年 10月 18日報導)為期五天的法蘭克福國際書展星期天落下帷幕。有關本屆書展的主賓國中國的各種話題還在繼續。本年度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米勒特意發表講話,支持獨立新聞媒體以及流亡海外的中國作家。與此同時,德國總理默克爾開幕式期間回憶往事的片段在流亡作家當中也激起共鳴。

*感歎新興媒體衝擊出版業*

流亡海外的中國詩人兼作家貝嶺從書展現場接受採訪時說,他10年前也曾到過法蘭克福書展,相比之下,傳統的出版業和印刷業今不如昔,受到因特網等新興媒體的衝擊非常明顯。

貝嶺不無感歎地說:“跟10年前我來參加書展相比,我覺得書的衰退很明顯、出版業的衰退很明顯;出版社也沒有以前那麼有錢,來賓也沒有以前那麼多。”

貝嶺說,儘管出版業整體上的衰退很明顯,但是由於人們對中國的廣泛興趣,這次書展還是受到各界相當的關注。

*據稱新聞出版署下令零接觸*

對這位流亡詩人和作家來說,未能和來自中國的同行隨心交流,讓他感到非常遺憾。

貝嶺說:“據說中國新聞出版署的政策是,(來自中國大陸的作家)跟我們這些人、所有的流亡作家、異議作家採取的是‘零接觸’的政策;不許在任何一個公共平台上跟他們一起對話、談話。”

貝嶺說,儘管如此,他在非正式場合碰到一些中國作家,大家彼此打個招呼、互致問候,時間不長,但是短短的接觸也讓這位流亡海外多年的作家和詩人心中感到溫暖。

*米勒支持流亡作家*

這次書展期間,他所經歷的難以忘懷的是和今年度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出生在羅馬尼亞的女作家米勒的會面和交談。

星期五下午,米勒來到大紀元時報攤位上對眾多記者發表了講話,並且還和貝嶺交談。

米勒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消息一公佈,很多人、包括職業作家,都感到詫異,因為她的作品遠遠說不上是廣為流傳。貝嶺在接受採訪時也承認:“我對她的熟悉度是非常有限的,但是,她得獎的時候我馬上意識到,就是對流亡文學、移民作家,描述在專制社會下人的那種不幸,那種敏感,這是我感覺到非常強烈的。”

貝嶺講述了對米勒的印象:“我看到的是一個非常嬌小的女子,這讓我非常吃驚;你感到這麼嬌小的一個女子,但是她身上可以產生那麼巨大的文學能量、一個人用筆來對抗一個國家的那種力量,那是讓我感覺非常強烈的。”

米勒告訴貝嶺說,如果我得的這個獎能夠對你們、對流亡作家有任何一點幫助,我也就覺得很欣慰了。

*默克爾講話激起共鳴*

德國總理默克爾在這次書展的開幕式上發表演講時特意提到了她年青時在東德的經歷,說她那時候最為盼望的一件事就是在西德的親戚能夠把書寄到她在東德的家。

當時在現場聽默克爾演講的貝嶺說:“她說很多家裏人或者是朋友都希望拿到罐頭、肉類這些平常在東德買不到的東西,但是她最大的願望就是寄過來書,所以當她手上有書的時候,她覺得那是那個時候她生活裡最重要的一個精神寄托。”

彼得.偉德豪斯(Peter Weidhaas)曾經長期擔任法蘭克福書展的總監。星期天,他在書展現場接受美國之音電話採訪時說,這次書展很值得,能夠聽到有來自各方的聲音,有心人能夠在書展期間瞭解到很多有關中國的方方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