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真情

青松絮語:包裝

現在的中國人比較善於包裝,也就是說官話。記得有個小品,講用各種顏色的蘿蔔絲拌涼菜,說得實在些是「蘿蔔開會」,包裝之後叫「群英薈萃」。典型的官話還有──如果有哪個地區比原來稍微富一些,官方報導出來,可能就是「該地區已經步入小康」……

在這樣的氛圍中長大的中國人,也潛移默化地學到一些「包裝」的技巧,身邊有些朋友就這樣。拿國慶那天的經歷來說,總統當天抽空見一些老百姓,其實大家誰都有機會。我也見到總統了,和家人聊天時就說:「我們去得早,排在前頭,比別人早見到了呢。」

朋友和我一起,但和家人說話時版本完全不同,她是這樣說的:「總統親自接見我們,我們作為留學生代表去的,總統激動得握著我的手,說半天話才肯鬆開。」言外之意,她是很優秀的留學生,總統都要親自接見,在千百個留學生中獨獨選中她。

我笑她是不是太失真,朋友一本正經地教育我:「要講究包裝技巧,一定要包裝。比如說見總統這件事,如果不加包裝,就顯得我們是混混留學生,不好好學習跑著去見總統。包裝之後完全不一樣,我們就成了相當優秀的留學生,是中國人的驕傲……」

說出這樣鏗鏘有力的官話,並不是朋友的錯,她從小耳濡目染都是這樣的教育。電視裏是這樣的報導,老師講課是這樣的風格,連父母教做人也是同樣要注意包裝。包裝本身並沒有錯,就像人要注意修飾一下,給人良好的印象,一旦過了,包裝就成了偽裝,給人不實在的感覺。

每個人天生都是很樸實的,至於一些花裏胡哨的技巧都是後天慢慢獲取的。孩子的純真很可貴,如果長大後全丟了的確很遺憾,也是人的悲哀。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萬不可給孩子錯誤的印象,不能讓他們覺得好像離開包裝人就過不好一樣。一旦孩子的人生觀、價值觀都成了形,就很難改變。@*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