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要聞

經歷風霜走過烽火 金門古蹟睿友學校修建

【大紀元11月27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倪國炎金門27日電)金門縣定古蹟睿友學校,走過73年的戰火、風霜摧殘,成為危樓,金門縣政府今天動工修建,縣長李炷烽期盼光耀金門僑鄉文化、及華僑捐資興學的史頁。

位於金沙鎮山村的睿友學校修復工程動工典禮上午舉行,李炷烽偕同金沙鎮長陳昆第、碧山村的村老陳清川、陳澤安、陳昆齊等持鍬動土。

民國25年落成啟用的睿友學校,為碧山村到南洋經商發跡的陳睿友後人,提撥銀元2萬元委託同宗華僑陳德幸返鄉籌建,提供家鄉子弟教育的場所。

金門縣文化局說,睿友學校佔地2000平方公尺,初步有禮堂、教室、教師辦公室、教職員宿舍、運動場、升旗台、廚房、浴廁等,建築物佔地約1/3,後續工程則因抗日戰爭爆發而停輟。



金門縣定古蹟睿友學校,為73年前華僑捐資興建,27日由縣府動工修復,建物為洋樓型制,正面仿西洋巴洛克建築形式,高大比例的山頭,相當有特色。(中央社)

睿友學校建物為洋樓型制,正面仿西洋巴洛克建築形式,有高大比例的山頭,山頭上有國旗及國民黨旗、印度警察及樂儀隊、花草及鶴的泥塑主題,兼具中西文化,相當有特色。

38年國軍進駐金門,全面實施國民教育,睿友學校時續時輟,直到47年安瀾國校建校後,睿友學校校舍一度移作三山村辦公處,後因年久失修而荒廢,95年6 月13日由縣府公告為縣定古蹟。

李炷烽表示,金門為僑鄉,睿友學校見證華僑的成就,以及更可貴的愛鄉的心,期盼透過修復,展現對古蹟文化的重視、發揚僑鄉文化精神、及重現華僑興學的歷史。

金門縣文化局說,睿友學校經歷金門陷日、光復及戰地政務時期,為東半島最具特色的洋樓建築之一,老一輩縣民的共同記憶,深富文化教育價值,工程經費為新台幣1432萬5030元,預定在100年年底完工,再現風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