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象警世

雲南歷史上的瘟疫(下)

【大紀元12月2日訊】關於霍亂

霍亂最早在我省發生於1921年,當時正值世界第一次霍亂大流行及全國大流行期間,全省有3個市、縣發現,患者54例,死亡9人。

1938年,滇緬公路通車,因日寇入侵中國,滇西大批人口流動,軍運頻繁,霍亂乘機侵入。霍亂從兩條公路傳人我省:一條從緬甸曼德勒傳人芒市、保山、大理等地;另一條繼川、黔、桂發生後,數週內就傳人昆明。7月15日,從貴陽開來昆明的一輛貨車駕駛員發現其患了霍亂,這是首例患者。40天後,在宜良水渡口又有一馬車伕及其妻子相繼患霍亂死亡。經查,原來該地有一條小路直通貴州,常有貴卅馬幫經此住宿所致。

昆明、宜良發生霍亂後,很快蔓延至周圍縣市。據26個縣市統計,7一11月共發現患者7000餘例,死亡3487人,病死率達74%。1942年春,日軍攻陷緬甸,5月,畹町、芒市及騰沖相繼陷落。國民黨遠征軍向我省潰退,大批緬甸華僑及邊境軍民向雲南內地避難,致原已流行緬甸的霍亂傳人省內。

這年5月4、5兩日,日軍狂轟濫炸保山城,平民死傷1萬多人。由於軍政機關人員紛紛逃離,死屍無人殮埋,致屍體腐爛,蚊蠅成群,臭氣熏天。自5月12日開始,霍亂在保山城鄉大流行,尤以板橋、北上、北中、東哨、金雞、永順、永和、五城8個鄉鎮最為嚴重。

5月中旬至6月為霍亂大流行高峰。染罹患者,上吐下瀉,腳抽筋,朝發夕死。幾天之內,一村一寨,幾無倖免之家。一些村子,兩天之內死亡6.70人。有當日掩埋別人,次日就病死被別人掩埋。當時,保山城外,白首素衣,荒墳新塚,到處可見。村寨間有以扎剌籬笆、圍仙人掌、挖石灰塘以絕交往,斷絕傳染。求神拜佛、祭鬼等迷信活動盛行。直到7月,霍亂疫情始趨緩和。據不完全統計,保山此次5—7月霍亂大流行,死亡6萬餘眾,約佔全縣人口的五分之一。

5月13目,省政府派臨時救護隊一行12人到保山後,給10200人注射預防針,水井消毒850餘次,定標準井52個,取締、改善飲食館40多家。由於醫務人員及藥品嚴重不足,緩不濟急收效甚微,死者不絕。

民國時期僅從1939年至1942年的三年間,全省有74縣流行霍亂,除保山外,患病人數達53430人,死亡25079人,病死率達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