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指導

先吃糖,再作文

專訪台北市實踐國中老師 簡素蘭

誰說國文課一定很枯燥?在簡素蘭老師的課堂上,吃糖果、看照片,可都是精心設計的學習活動。

「為什麼什麼東西到你手中就成為生動有趣的教材?」許多上過台北市實踐國中老師簡素蘭國文課的學生總好奇地問,對她既服氣又覺不可思議,更期待下一堂課的精采。以下就是這位拿過教育部教學卓越金質獎、全國Super Teacher、亞太暨大中華區創意教師比賽特優、GreaTeach 創新教學比賽特優等數不清榮耀、二十年資深教師簡素蘭如何抓住學生注意力的分享。

多年的教學經驗告訴我,沒有哪一種特別有效的教學法能長期得到學生關愛的眼神。但教學若能以學生為主體,教學內容與方法能多樣化、活動化、趣味化,就能維持學生的學習熱情。

學生最愛趣味化、活動化的課程

把課程活動化、趣味化,又帶點挑戰,更是抓住學生專注力的最有效方法。我曾經把食物與作文結合,請學生在作文課吃零食、啃水果甚至吃料理。但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學生在吃美食前都得先完成各種感官摹寫,也就是讓他們浸潤在情境體驗中,把精微的感受轉換成文字輸出。

例如有學生這麼形容棉花糖,「棉花糖像七彩雲,隨風飄搖,真想用它來當被子,一定會有一個甜美的夢。」另一位學生以榴槤為主題作的詩叫人感動,「榴槤是當職業婦女的母親,上班,頂著強悍的盔甲作戰,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回家,脫下盔甲,露出柔軟香甜的心餵養孩子。」

像「吃東西」這樣有趣的教學方式,訓練感官摹寫很有效,迴響很熱烈,有位學生寫下感想,「面對滿室佳餚和撲鼻的香氣,但寫不出來就不准吃,人間最痛苦的事莫過如此,望菜不能止餓反而愈望愈餓。大家拚了命榨出各種感覺,還發揮同學愛,擠出各式形容詞給寫不出來的同學,這次活動不但增進語文能力,學生彼此也獲得不少友誼。」

從聽寫和觀察訓練來提升專注力

教學生寫好一篇作文,除了需要多閱讀外,還需要「觀察、感受與想像」,但是如果不能專注,「觀察、感受與想像」都是奢求。我曾經幫學生做兩個專注力訓練:

一、「文章還原」的聽寫訓練,這個訓練可以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專注程度。

我先朗誦約四百字的短文,讓學生依段落寫下所聽到的關鍵詞,再請學生就自己所寫下的關鍵詞回想文章內容,接著把能想到的內容統統寫出來。最後我再發下原文讓學生比對,並把忽略掉的內容畫下來,學生就可以了解自己到底能吸收到什麼程度。通常專注力好的能寫出70%左右,專注力差的可能連5%也寫不出來。

儘管學生們專注力的表現不同,但有志一同的是,都覺得自己需要更專注,才能讓學習有更好的成效。

二、觀察訓練,所有的老師都會提醒學生平時就要多觀察、多體會,但學生能自己做到的恐怕不多。

我會隨意從生活中取材來訓練學生的觀察力。例如:請兩位學生站起來,再請其他學生說出兩人的異同,剛開始大家注意到的都是「顯而易見」的,像身高、體型、髮長、膚色、眼鏡,漸漸地愈觀察愈細,變成雙眼皮、尖鼻子、戴項鍊、留指甲、長汗毛等細部的異同。

我也曾經利用學生的三張班級活動照來訓練觀察,首先說出三張照片中,兩兩相同和相異之處,接著說出照片的情境,再說出推論,最後再說出評價。如此「鉅細靡遺」一關一關訓練下來,學生更能具體理解如何專注觀察情境,並運用觀察的結果進一步推論與評價。

沒有教不好的課程

學生專注力不足,確實是目前重要的教育問題,嚴重影響教學成效。有一句廣告詞,「沒有賣不出去的房子,除非你找到不會賣的人。」也許我們可以換句話說,「沒有教不好的課程,除非你找到不合適的教材與教法。」站在教育前線的我們除了感慨與抱怨外,更可以做的是面對問題、想出方法──用學生覺得有趣、喜歡的內容與方式來教學生該學會的東西。如此,學生立即回饋給我們的將會是炯炯發亮的眼神。

轉載自親子天下雙月刊,天下雜誌出版◇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