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要聞

活魚170吃 跨國「煮」張變變變

【大紀元2月8日訊】自由時報記者沈繼昌/專題報導

桃園縣石門活魚遠近馳名,業者為求競爭,也從最初的3吃一路研發至目前的170吃,提供客人多樣性選擇。

石門水庫地區的活魚餐廳,光分布在大溪、龍潭至少逾百家,大溪主要靠大溪交流道或靠近石門水庫大溪段,龍潭鄉則以十一份與北水局為主,當初活魚餐廳以家庭料理活魚為主,最著名的石園活魚餐廳負責人陳惠慶就是其一。

高齡83歲的陳惠慶說,剛開始經營時有客人挑剔說,提供的活魚料理充其量只能算是家常菜色而已,但無法端上檯面。因為料理花樣太少,吃法僅僅紅燒、清蒸而已。

這席話讓陳惠慶認為有道理,決定讓活魚能登上大雅之堂用以吸引眾多的遊客,因此力求烹煮做法改變。

陳惠慶雖是老兵出身,但思想不老,將活魚料理用粵菜方式,即加入煲湯、海鮮料理等作法,還有江浙菜的酸甜、椒鹽味及川菜的辣味去烹調。

同時改善餐廳環境,民國63年還斥資6萬餘元買大型冷氣,當時6萬元可買一棟房子,陳惠慶的大手筆讓同業訝異,果然也帶來一波波人潮,石門活魚餐廳從此進入戰國。

陳惠慶的經營模式帶動石門活魚業者脫胎換骨,石園餐廳以活魚為主打,其他活魚餐廳有的以做菜為主、活魚為輔。

日漸演進下石門活魚餐廳一一成立,各家經營還開枝散葉,名稱也有相近之處計有金蘭、心蘭、蘭園、石園、南園、磊園等不一而足,其實深入追究都具家族式經營,不過卻各有各的特色。

一天吃一味 一年吃不完

談到活魚吃法,石園活魚餐廳經理陳甄珍說,石門活魚餐廳最早以紅燒、豆瓣與砂鍋魚頭三吃為主,她的父親陳惠慶與行政主廚研發出以粵菜、川菜等八大菜系料理方式,讓活魚做法最多可達170吃,每種菜系料理又可細分20餘種吃法,即使常客天天來吃,一年內也吃不完所有料理,因為主廚們還不斷在研發跨國際料理如泰式、韓式、日式、地中海式加入活魚料理行列。



石園活魚餐廳負責人陳惠慶(中)與女兒陳甄珍(左)、陳淑儀(右)端上招牌菜芙蓉冬瓜捲、豆醬肚膛。//自由時報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