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消息

美國高盛股票強勢 原因何在

【大紀元3月30日訊】摩根大通與美國銀行因為憂慮三月業績不容樂觀而引領金融股在3月27日週五普遍走低。而此前才有花旗銀行開始盈利的表述,市場才升溫幾天,這次信心再次下挫。

根據大公網的報導,摩根大通行政總裁迪文與美國銀行行政總裁劉易斯於上週五先後表示,三月份銀行經營環境再度惡化,與今年首兩個月比較更見艱辛,預料本月業績表現或 會轉差。此番言論即時主導金融股下跌,當中摩根大通跌5.8%,跌幅為道指成分企業中第二大,收盤價格報24.26美元。美銀亦跌3.2%。至於花旗股價跌幅更是道指成分股中最大, 全日跌6.8%至2.62美元。

由於國際原油及金屬價格走低,高盛(Goldman Sachs)更是預測油價將進一步下跌,因個別大型銀行對於經營環境的悲觀言論而已經無法承受壓力的股市,週五遭遇雪上加霜效果。道指全日報7776點,結束連續幾天的漲勢。

縱觀各銀行價格,唯有高盛的股票價格依然高於100美元,並在週五的股市大跌中獨善其身。這與高盛在業界的人脈,經濟聯繫,人們對高盛的信心等有很大的關係。

高盛與美國政界脈絡深

在諸多銀行中,高盛的表現相當突出。高盛公司的股票已經反彈到了100美元之上,公司的市值也接近470億美元。

高盛公司曾經是華爾街最大的「投資銀行」,被稱為華爾街最為尊貴的投資銀行。該公司近20年來有不少高層主管投身於華盛頓政界,並從未有任何丑聞,政界人脈關係遠勝於美林、摩根士丹利、雷曼兄弟等同行。



美國前財長魯賓與高盛有千絲萬縷的聯繫 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1985年,高盛資深合夥人約翰‧懷特黑德加入里根政府,成為助理國務卿。1992年,魯賓離開高盛,出任克林頓政府首席經濟顧問,兩年後調任財政部長,現任花旗集團執行委員會主席。 2002年12月,高盛前任聯席董事長斯蒂芬‧弗裡德曼成為美國白宮首席經濟顧問。2003年12月,高盛總裁兼首席運營官約翰‧塞恩出任紐約證券交易所(NYSE)首席執行長。高盛公司的許多前僱員都在華盛頓的高位上聲名顯赫。

高盛更像是一個「美國國企」

在去年秋天雷曼兄弟破產之後,高盛公司為了能夠生存,無奈與摩根斯坦利一起從投資銀行變成了一家銀行控股公司,並宣告華爾街投資銀行時代的終結。



高盛在紐約的總部 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根據博訊的報導,高盛首先參加了塔爾普計劃(TARP)。去年10月,高盛公司向美國政府出售了價值100億美元的優先股,股利為2013年之前每年5%(之後每年升到9%),高盛公司以此享受到了美國政府的優惠政策。僅在一個月前,高盛公司為了獲取50億資金,以支付10%股利的高價向巴菲特出售了優先股,並同時以發售公開債券的方式籌集了100億美元。

打個簡單的比方,100億5%利率貸款和100億10%利率貸款間的差價就是每年5億美金,也就是說,美國政府僅此一項交易就少收了高盛5%即5億美元,外界評論這相當於美國政府給高盛的津貼。



高盛的財源廣進有其背後的原因 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去年,聯邦存款保險公司 (Federal Deposit Insurance Corp,FDIC)建立了一項計劃以保證銀行變賣新的無擔保抵押。去年11月,高盛是第一個利用該計劃的公司,它以3.367%的利率發售了50億債券,並在今年的3月12日,又發售了50億美元。現在,高盛公司聲稱它已發售了總計210億美元的債券。外界估計因為如此低的利率,高盛公司僅此每年就能節省數億元的利息。

高盛集資方式多樣

在美國國際集團(AIG)出現困境的時候,因為美國政府出面扶持,使得AIG繼續運作。而與AIG曾有很深的業務往來的高盛,也不斷從美國政府撥給AIG的資金中獲利。

最近, AIG的千億「渡難」資金宣佈了其走向,其中相當一部份流向了高盛。AIG的證券借貸部宣佈支付給高盛48億美元,而一個旨在清算信用違約互換的項目Maiden Lane III則支付了56億美元,並且AIG還過繼給高盛25億美元的抵押債券。



高盛網站的截圖 圖片來源:大紀元資料圖片

就如高盛在自己網站的公司簡介中所說,「無論是從個人還是從整個公司來說,高盛所走的路都不會有其他的選擇。」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