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哲理

生死隨想

有人把對於死亡的認識分成了幾個層次:哲人聽說陌生人死了便能感到震撼;聰明人看到親人死去開始熱愛生活;普通人直到自己快死時才懂得珍惜生命。

對照這樣的標準,覺得自己還算是個聰明人。常常在意外地得到一些熟識的人的死訊時,要默立良久,驚心於生之變異無常,驚異於死之殘酷無情,並由人及己,悟出些許豁達與淡然來,覺得一些正困擾著自己的紛爭變得無足輕重了,心裏面又開了幾扇窗,亮堂了許多。

很多時候我們對自己活的狀態都心存不滿,工資、職位低了,權勢、地位弱了,房子小了,甚至是嫌自己的鼻子高了、個子矮了等等。所有的這些都在死的面前變得無足輕重。

我原先生活的鄉下,有很多老人,還在他們神清氣爽、身板硬朗的時候,就早早地為自己準備好⌈壽材⌋,這樣的做法常常讓我迷惑,不知鄉人依憑什麼可以在生的時候就能如此坦然地預約死的儀式?對照這個標準,他們應該是介於哲人與聰明人之間吧。

死是生的終局,認識死的意義是為了更好地生。到快死時才懂得生的意義和價值,未免為時已晚,如果能在生的時候就即時地感受生的美好和欣悅,豈不更好。想來家鄉的人們是悟透了這層意思。他們世世代代躬耕勞作,該吃吃,該睡睡,在平凡而簡單的日子裏,體會那些用汗水浸潤的生的樂趣,經營自己的一生,所以才能在死的面前如此鎮定和坦然。

當然有的時候,生太過艱辛了。我老家的鄰居,家境貧寒,憑年輕力壯,苦心經營,一年365天有360天在外奔波勞碌,待生活剛有改善,樓房蓋起來了,媳婦娶回來了,孫子也有了,本當體味一下這遲來的生活甘果時,死神卻無情地降臨了。從被發現患癌到去世,僅僅兩個多月,生命在人生長旅的最後竟短暫得如一顆流星,倏忽劃過,湮沒在無垠的天際,就再也尋不著了。即使對死有著哲人般深刻的領會,面對如此突兀的變故,依然讓人無所適從。因此,對不同的個體來說,生有的時候是不公平的。

因為生的艱辛與脆弱,因為死之必然,生更顯得彌足珍貴,也更值得人珍惜。也因為生死之間的必然與殘酷,因此,生並不是唯一的要求,蠅營狗苟、庸庸碌碌只能虛度年華;唯有活得燦爛才能賦予生的意義,才能使死不再輕薄。即使是卑賤如野草,也要在嚴冬的威逼侵蝕下,執著地探出頭,向大地奉獻一星一點的綠意,而⌈萬物之長⌋的我們,又如何能漠視這難得的生。

因其不可抗拒,因其一視同仁、概莫能外,所以對於死,我們也無需懼怕,在生之中盡情領略和創造,體悟和感受;在死之前,坦然地面對,從容地走進,沒有遺憾。◊

──轉自《新生文摘》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