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要聞

姊弟家書情 一寫20年

【大紀元4月20日訊】梁珪漢2、3天收信



梁珪漢將二姊寄給他的信,整理成為一本本的家書。//自由時報

〔自由時報記者胡健森/宜蘭報導〕俗話說「家書抵萬金」,但隨著電子郵件盛行,親手寫信的人已經是相當的少,但如果像宜蘭氣象站主任梁珪漢每隔兩、三天就會收到二姊梁如驊的來信,且還持續20年之久,這種以親筆信件維持親情的例子更是當今少見,有人更笑稱郵局應該頒發個獎項「以資鼓勵」。

電影「海角七號」一度掀起國內寄信熱潮,但寄信者的目的絕大多數都是讓郵局在信件或明信片上蓋個特製的戳印;像梁氏姊弟,一個寫信、一個用電話回音的聯繫感情方式,恐怕更是寥寥可數。

梁如驊寫信給弟弟梁珪漢,梁珪漢以電話回應姊姊梁如驊,如此往返20年。梁珪漢說,他的二姊在20年前搬到高雄後就開始寫信給他,早年他收到的信都會當資源回收處理,直到5年前某天他在整理文件時看見二姊之前寫的1封信,突然感覺這些家書相當珍貴,並有著特殊的意義,自此之後他便將每封信仔細收好,甚至還依照不同的年份簡單製作了「溫暖的家書」封面。

二姊寫信閒話家常

梁珪漢笑說,信中的內容其實都只是閒話家常,每封信也不過3、400字,但看到姊姊親筆字跡,的確要比電腦螢幕上的字體親切許多;如今他收信已經成了一種習慣,甚至還成了「報平安」的功能,如果超過3天沒收到姊姊的來信,就會覺得有點不自在,並且立即打電話過去關心確認一番後才會安心。

梁珪漢也曾建議姊姊利用電子信件方便且快速,梁如驊卻堅持要用親手所寫,原因是一字一句的慢慢寫比較有感情;有趣的是,梁珪漢另有兩個姊姊也經常聯繫,但都是透過網路「即時通」或電子郵件溝通訊息,一樣能維繫親情。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