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要聞

李臨秋百歲冥誕 郝龍斌譽作品豐富台灣文化

【大紀元4月22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孫承武台北22日電)歌謠「望春風」、「補破網」傳唱全台超過一甲子,今天是作詞人李臨秋百歲冥誕。台北市長郝龍斌出席李臨秋百歲紀念特展時指出,李臨秋歌曲表達台灣人心聲,豐富台灣人的文化。

台北市文化局、台北市文獻委員會今天在台北市寧夏路大同警分局3樓的「台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籌備處,舉辦被譽為「台灣歌謠一代詞人」李臨秋百歲紀念特展。

活動由廣播名嘴李季準擔任主持人,作詞家施文彬、方文山、資深歌手劉福助與藝文界人士出席開幕典禮。與會人士並與大龍國小兒童合唱團一同以「四季紅」的歌聲,表達對李臨秋的推崇與敬意。

郝龍斌表示,在國外,台灣人聚集的場合一定會唱「望春風」、「四季紅」這些歌曲,甚至搭機返抵國門前,機上都會播放這些歌曲,告訴旅客「家快到了」,李臨秋的歌,就是「我們的歌」,李臨秋的歌曲,表達了台灣人的心聲,進而豐富台灣人的文化。

方文山表示,流行歌曲是通俗文化重要的一環,也是社會的共同記憶,李臨秋的作品是台灣情感宣洩的出口和寄託,且不分世代都能認同,他希望自己的作品也能成為六、七年級生的共同記憶;原為外省子弟、卻因台語歌走紅的施文彬則說,他希望自己也能有同李臨秋的智慧,他會繼續寫台語歌,以台語讚美土地。

李臨秋六子李修鑑今天也透露父親不為人知的小故事。他說,李家因為人作保致家道中落,李臨秋從「少爺」淪為「工友」,但仍半工半讀,並教導子女「教育的重要」,他從整理父親史料過程中,瞭解父親做事謹慎的態度。

李臨秋百歲紀念展以李臨秋「唱作風」、「唱詞風」、「唱時代風」等3個單元,規劃「臨秋三唱」呈現李臨秋生平、歌詞及其所處的時代背景。展出文物包括「望春風」、「補破網」等名作手稿,「四季紅」原版唱片老曲盤,以及台灣第一首電影宣傳歌「桃花泣血記」原版唱片等難得一見的珍貴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