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區新聞

生技業面臨雙重挑戰

保持現金流量、開發強項產品為生存關鍵

【大紀元4月4日訊】(大紀元記者張倩山景城報導)全球經濟衰退對生物醫藥業造成巨大衝擊,美國消費者將減少5,000億美元的支出,而美國醫療計劃將增加保險費用,生物醫藥產業面臨著政治和政策上的雙重挑戰。

  

矽谷台美產業科技協會(TAITA-SV)日前在加州山景城舉辦了研討會,邀請美國博樂集團(Burrill & Company)的大中國區總經理巫薈博士,分析在目前經濟大環境下,對生物醫藥業的創業與投資。

  

巫薈表示,2008年華爾街爆發的金融危機影響到全球。華爾街重組,美國醫療保健系統也在改革。目前醫療保健體系面臨許多問題,如治療費用太高、人口老齡化、對醫療保健的需求急速上升等。美國國會允許醫療保健體系與製藥廠談判藥物價格,使藥物/生物科技產業的日子更難過,使資金更難籌集、更貴。

  

過去20年來,生物科技領域在籌集資金方面一直比較容易,但2008年卻減少了很多。巫薈認為,在這種情況下,醫療保健系統需要接受這種改變,思考新的企業模式,醫療器械領域也面臨同樣的現狀。

  

巫薈說,當前創投家很少投資那種仍處在前期開發階段的生物科技公司,幾乎沒有投資。2008年也幾乎沒有生物科技公司上市(IPO)。從創投角度來講,現在資金比較緊,投資比較貴,要考慮對公司的投資評估。

  

此外,要考慮這個公司的商業模式,一個公司要有創造力、有獨到性、運轉有高效率-有效率的運用資源,不只是本公司的資源,還要有全球性眼光,因為現在商業模式是全球化的商業模式,某個商品在一個地區價值不高,但在另一個地區可能有很高的價值。

  

目前的經濟情況,巫薈認為是一個轉折性改變的時期,從整個商業運作模式、投資模式到資源來源,都會有轉折性改變。從公司角度來講,如何能在這樣的轉折下生存下去很重要。關鍵是要對目前狀況有一個認識,公司要能夠適應這個狀況,有一定改變。

  

公司應對金融危機,巫薈覺得,當前要把公司的生存放在第一位置,保持現金流量暢通。要集中力量,選擇能夠比其它競爭者強的產品進行開發。並提高效率,降低消耗。同時,考慮和其他公司合作,共享資源,共同發展產品。巫薈認為,這些原則不只適用生物科技公司,對其它的公司也使用。

  

博樂公司致力於生命科學方面的風險投資,領域包括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領域,製藥、醫療健康、營養、器械、診斷,也包括生物農業,綠色能源等。◇(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