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要聞

後龍科技園區 在地人嗆聲說不

【大紀元4月7日訊】〔自由時報記者彭健禮/苗栗報導〕後龍科技園區開發說明會昨天召開,縣府官員費盡唇舌解釋,但多數民眾不想聽,雙方毫無交集,不到20分鐘就散會。民眾質疑引進的工業有高汙染性,會破壞當地良田;縣府強調嚴格列管汙水排放,每年可創造300億元產值,提供3萬個就業機會。

縣府強調符合環保

縣府工商發展處副處長黃智群等人在說明會強調,後龍科技園區符合環保標準,雨水、汙水分流,汙水經3級處理,符合最嚴格的環保排放標準,不會影響周邊農業生產環境及原有灌排系統功能;未來的工作機會以後龍居民優先,並固定提撥地方回饋金,提升地方建設。

後龍科技園區,擬將後龍鎮灣寶、海寶、東明里及造橋鄉龍昇村約362公頃土地變更為工業用地,引起部分民眾不滿;200多名灣寶里等地的民眾昨天在說明會場,懸掛「縣政蠻幹、官逼民反」、「高科技來了、西瓜沒了」抗議布條。

灣寶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洪箱說,3次環境影響說明小組會議,從未通知地方民眾參加,藐視民意、疑點重重;自救會會長陳幸雄也說,縣府以辦理土地改良查估作業為名,卻暗夾土地使用同意書,想騙地主蓋章、徵收農地。

灣寶里長謝修鎰說,里民多栽種水稻、西瓜、花生等,灣寶里在92年曾獲文建會及縣府遴選為農業總體營造社區,每年春夏季節也舉辦灣寶西瓜節,95年更獲農委會認定是適宜栽種稻米及其它作物地區,但縣府引進污染性較高的化學材料製造、橡膠製品製造業,會影響當地良田。

黃智群表示,新竹科學工業園區已近飽和,因此在後龍鎮規劃科技園區,做為竹科及中科高科技產業的支援體系,引進電子零組件、電力機械器材、橡膠、塑膠及化學製品等產業,並吸引倉儲物流及服務性產業進駐。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