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新聞

考慮退出中國 日企撤資研討會盛行

【大紀元4月8日報導】(大紀元綜合報導)經濟不景氣,愈來愈多日本企業考慮退出中國市場,與此同時,講授撤資訣竅的研討會也相繼舉行。

環球時報引述日本共同社報導,目前約有2萬家日本企業在中國發展,主要為製造業。一些企業由於合同期未滿就撤資,面臨著被徵收高額違約金和稅金等問題。

一名會計師表示,前來諮詢撤資事宜的日企數量比金融危機前增加近1倍。「為避免撤資時發生糾紛,希望考慮把業務轉讓給同行,而不是清算」。

日本一家大型銀行以客戶企業為對象於3月在上海舉辦研討會。上百名日本企業家帶著複雜表情,聆聽中國律師說明撤資手續。

報導引述一位經營顧問透露,許多日企在進入中國發展時獲得免稅等優厚待遇,如果在合同期滿前撤走,視情況要向提供工廠用地的當地政府繳納違約金,並追繳被免除的稅金。日企撤資時還要與工會交涉,手續相當繁雜。

日本貿易振興機構曾於2月至3月間在東京、名古屋和大阪舉辦「在華投資企業順利撤資工作研討會」。該機構指稱「這可能是我們首次舉辦與撤資相關的研討會」。



據日本媒體報導,目前約有2萬家日本企業在中國發展,主要為製造業。圖為日本家電製造廠 Hitachi在上海的廠房。 (AFPPHOTO/LIU Jin)

外商大批撤資

事實上從去年年初,外商陸續開始撤出。中國經濟學家程曉農去年底曾表示,不僅僅是大批的外資撤離中國,實際上撤離的規模可能超過20%,剩下來留在中國的很多外資企業雖然還沒有撤資,但是很多企業處於停產、半停產狀態,很多企業現在只給工人發很低的工資,特別農民已經沒有辦法靠那點基本工資活下去,所以很多人提前回家了,不是回家過年,而是捲鋪蓋走人。因此導致今年出現了大量民工提前返鄉潮。

據何清漣女士去年8月撰文,去年,除了股市、房市雙雙大幅下挫之外,更令中國政府頭痛的是引進外資下降,如日韓台企業在華投資今年上半年銳減31%,美國企業在華投資更是從2003年以來逐年減少。

今年一月初,瑞士銀行(UBS)出脫中國銀行的持股後,美國銀行再公佈出售部份的中國建設銀行持股,金融時報報導指出,恐將帶動外資出走中國銀行界的風潮。

緊接著,華人首富李嘉誠大幅減持中國銀行股票、不斷拋售上海物業的一系列動作引起了市場對中國和上海經濟的關注。

去年11月,李嘉誠的長江實業公司還「賤賣」其位於北京順義區中央別墅區的「譽天下」別墅項目。不僅拋售上海、北京的地產,還密集減持了中國遠洋、中海集運及南方航空等H股的股份。

專家:中共謊言粉飾繁榮假相

中國社會經濟問題專家程曉農近日對希望之聲表示,中國的經濟已瀕臨崩潰,但是由於中共官方造假加上經濟學者不敢講真話,以致外界還受到矇蔽。

程曉農表示,用來判斷中國經濟情況的「經濟數據」,是由中共國家統計局發佈的,由於中共的專制體制,國家統計局只能配合中共政府作粉飾繁榮的假相宣傳。同時中共政府用中宣部控制媒體、控制輿論反覆的造假宣傳欺騙全世界。

程曉農說:「所有這些數據,中共政府都認為是國家機密,不得公開。只有在偶然的場合,在某一個媒體上,某一次官員的講話中,洩漏那麼一點、兩點,中共政府就從來不肯系統公佈這些數據的。5年前失業率就超過了30%,失業率30%的國家,經濟會比失業率8%的好嗎?這就是一個為什麼中共政府要用中宣部反覆的控制媒體、控制輿論的根本原因,他就是硬是把一個失業率高達30%的國家的經濟,說的比一個失業率5%、6%的國家,經濟還要好,而且還騙的這個世界都相信。」

程曉農還提到現在無論國內、外眾多的經濟學家因為他們的個人利益和中共政府有直接的關係,往往也是不想講真話的人,因此要判斷中國經濟的真相就更加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