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消息

金融危機禍首 美修法加強管理金融商品

【大紀元5月16日訊】(大紀元記者張東光編譯) 由於美國政府的放任,衍生性金融市場幾年間飆至數十兆美元規模,儼然變身金融怪獸,並於去年釀下巨禍,不但讓AIG瀕臨破產,吸走美國政府1,800億美元紓困金,也導致美國最大的儲貸銀行華盛頓互惠(Washington Mutual)於去年秋天倒閉,重創華爾街與全球經濟。

據華盛頓郵報5月14日報導,美國政府13日宣布將修改金融法規,把衍生性金融商品納入規範,嚴格限制銀行、避險基金及其他投資者在監管之外的黑色地帶(dark markets)進行交易,同時也將賦予主管機關調查交易衍生性商品之機構內部的運作方式,並擁有限制交易員過度暴露風險的權限。

財政部長蓋特納在1990年代擔任柯林頓財經幕僚時傾向鼓勵金融創新,反對規範衍生性金融商品。但近幾年在紐約聯邦儲備銀行總裁任內,他才意識到衍生性產品的危害,並主張採用科技與機制的手段規範之。蓋特納表示:「政府監督的巨大落差是導致金融危機發生的主因。」

關於衍生性商品的新提案,究竟要規範到何種程度,以及由誰來負責監管,至今仍不明確。代表農業州與能源州的國會議員堅持應由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主管,但代表工業州的議員則堅持由證券交易委員會來主管較恰當。而證券交易委員會主席瑪麗‧莎碧蘿(Mary L. Schapiro)與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代理主席邁克爾.鄧恩(Michael Dunn)則表示,願意共同努力扮演監督的角色。

據報導,規範衍生性金融市場有四個目的,其一是所有的衍生性交易都必須透過政府規範的結算交易所(clearinghouse)進行,交易員必須向交易所充分揭露,也必須提撥彌補虧損的最低保證金。AIG當時就會因為無法持續增提保證金,衍生性的部位自然降低,也就不會引爆倒閉的危機了。

其二是清算交易所與交易公司必須提供交易資訊給主管機關,僅少數特殊性質的工業衍生交易可豁免。其三,主關機關有權要求交易者提供詳細的文件資料,確保無詐欺與操控之嫌。最後是必須確保交易的買方充分了解衍生性產品的複雜性。

專家認為,衍生性金融商品原來只是交易雙方的一紙合約,彼此對賭股票、債券、匯率、原物料等包含極廣的標的。即使納入規範,其透明度仍遠不如股票與債券市場,尤其許多為個別客戶量身訂作的衍生性產品仍然潛藏不小風險。此外,分析師擔心,交易員在有利可圖下,仍會設計出一些極為複雜的衍生性產品,以規避主管機關的監督。業者則擔心,政府一旦介入管制,衍生性金融市場的交易量勢必萎縮。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