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要聞

台募兵不足恢復徵兵?藍綠立委看法不同

【大紀元5月16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黃名璽台北16日電)台灣行政院版兵役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為未來若無法募到充足兵源,預留回復徵兵法源依據。國民黨籍立委林郁方今天認為,這是國防部萬全之計;但民進黨籍立委蔡煌瑯說,不贊成。

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21日排定初審兵役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修法目的是推動兵役制度從「募徵併行制」轉型「募兵制」,並將常備兵役分為「現役(服役1年)」、「軍事訓練(4個月以內)」及「後備役(至36歲除役)」3類。

兵役法修正草案第34條新增規定,「於國防軍事無妨礙,且志願服役者滿足兵額時,得停止徵集徵兵檢查合格男子服常備兵現役,改徵集接受常備兵役軍事訓練;志願服役者不能滿足兵額時,回復徵集服常備兵現役」。

至於如何回復徵兵?同條明訂回復徵集常備兵現役,由國防部會同內政部陳報行政院核定後公告之。

不過,外交及國防委員會委員蔡煌瑯受訪時認為,總統馬英九提出的是「全募兵制」政見,不是「半募兵制」,如果可以授權行政院彈性決定是否回復徵兵,就違反募兵制精神,民進黨不贊成兵役法第34條條文修法方向,希望馬總統落實全募兵制政見。

同屬外交及國防委員會的林郁方表示,不反對國防部這麼做,畢竟這顯示國防部面對募兵制的謹慎小心。募兵制是這麼多年來國防政策重大變革,沒有人知道最後結果是什麼,先在條文中寫入未來回復徵兵的法源,可說是國防部的萬全之計,但初審時可開放辯論。

林郁方說,國防部計畫將未來國軍員額降至20萬人以下,國防部評估有信心募得到兵;但未來若就業市場好轉,難保不會出現募不到兵的情況。如何加強募兵誘因,還是國防部首要課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