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要聞

不再忍氣吞聲 台灣外交逐漸走向正常化

【大紀元7月11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黃瑞弘台北11日電)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這次出訪中美洲,先是對宏都拉斯政變明確表態,之後更採取強硬態度,迫使爽約的尼國總統奧蒂嘉道歉,反映台灣的外交工作正從過去的「忍氣吞聲」,逐漸走向正常化。

馬總統這次「久誼之旅」,狀況不斷,原在出訪國之列的友邦宏都拉斯發生政變,臨時取消行程,儘管如此,不論馬總統在巴拿馬或尼加拉瓜期間,宏國議題始終都是關注焦點。

對於宏國政變,台灣原先由外交部發表聲明譴責,馬總統僅以中性評論「任何政治上的行動,都應符合民主、法治原則」,但隔天在巴拿馬國會演講,馬總統呼應各國行動,並首度以「譴責」字眼,批評宏國政變。

各國都在譴責宏國政變,馬總統的譴責看似理所當然,實際上卻和台灣長年來的外交思維大相逕庭。據了解,外交系統原先對此持保留意見,認為不需用此強烈字眼,最後是由高層親自拍板,決定譴責宏國政變。

馬總統之後前往尼加拉瓜,奧蒂嘉接機爽約、缺席國宴的失禮舉動,高層立刻決定對尼國發出通牒,暗示不排除撤銷援助、中止訪問,迫使奧蒂嘉登門向馬總統道歉。相關人士也透露,高層態度如此強硬,也令外交體系頗為訝異。

事實上,過去前總統陳水扁出訪,外國元首類似奧蒂嘉這種臨時改變行程的情況也屢見不鮮,但當年在烽火外交的環境下,兩岸大打外交戰,外交官為了維護邦交,通常只能忍氣吞聲。

相較於過去,馬總統兩度出訪,展現了很大的自主空間,主要是在兩岸和解下,外交休兵,彼此不再投下鉅資,互挖邦交國,讓友邦無法「吃碗內看碗外」,對台灣予取予求,台灣和友邦的外交工作,才能回到正常外交軌道運作。

政府核心說,這次高層對尼國的外交折衝,不啻是新政府活路外交最好的教案,未來再碰到友邦的不合理對待,政府有了籌碼,維護國格、尊嚴將理直氣更壯。

馬總統結束「久誼之旅」在專機廣播時說,政府在尼國事件上後來採取強勢作為,總算為國家爭回尊嚴,藉此「警惕」外交人員,也宣示未來台灣和友邦的外交工作將回歸正常,「別國怎麼辦外交,我們就怎麼辦外交」的新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