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要聞

台灣搶攻外國政府採購商機 取決於廠商競爭力

【大紀元7月14日報導】(中央社記者何旭如台北14日電)台灣明天成為 WTO政府採購協定(GPA)會員,台灣廠商有機會爭取每年新台幣30兆元的國外政府採購大餅,但這塊餅只要是 GPA會員國都可爭取,台灣廠商能吃多少?取決於競爭力。

世界貿易組織(WTO)政府採購協定,是會員體經談判相互開放政府採購市場的協定,目前簽署會員包括美國、加拿大、歐盟27個會員國、挪威、瑞士、日本、以色列、韓國、新加坡、香港等。

工程會表示,台灣加入 GPA後,大部分中央政府、北高兩市政府標案,及部分公營、國營事業標案,均需同時開放給台灣及GPA會員國廠商競標。

根據經濟部統計,台灣廠商可爭取外國政府採購商機,每年約有新台幣30兆元(9603億美元),約為台灣每年將開放市場規模(新台幣2000億元)的150倍大。

30兆元商機看似龐大,不過根據工程會研究,簽署GPA者未必能大幅取得外國政府採購商機。官員分析,台灣業者能吃到多少GPA政府採購大餅,取決於個別廠商、產業的競爭力。

根據工程會資料,日本2002年超過15萬美元的政府採購案,總額約105億美元,外國廠商得標金額比率13.8%;美國1999年適用GPA的採購金額約2050億美元,其中僅5.3%由外國廠商得標,進入他國政府採購市場比率不高。

工程會分析,爭取外國政府採購市場的障礙包括語言、資訊、資金、費用等,加上匯率、政治等不確定性風險,未來台灣廠商到國外競標、外國廠商來台灣投標,都面臨相同障礙與風險。

工程會官員表示,台灣加入 GPA,對國內產業影響「正負面都有」。台灣未加入GPA前,不僅無法參與GPA會員國的採購案,連要作為外國廠商下游供應者也受限;簽署GPA後,台灣廠商可爭取龐大的外國政府採購商機,但30兆元大餅為所有GPA會員國廠商可公平競爭的市場,台灣業者能爭取到多少?仍要回歸到競爭力。

工程會分析,加入GPA後,台灣較具競爭力的出口產品包括資通訊產品、小型機械工具機,其他如生技產業中的手術防護衣、口罩、手套等,台灣業者也都掌握品質、價格優勢,預期可順利打入外國政府採購市場。

工程會表示,加入GPA對台灣產業的影響,還包括可協助營造業由台灣轉向國際市場,台灣廠商因地緣關係,仍可取得材料供應商、分包商間的產業鏈關係,已具國際競爭力的電腦業,也可獲得更多外國採購機會。

台灣加入GPA,台灣業者積極爭取外國採購商機之際,國內市場也面臨外國業者挾技術、經驗、資金等優勢搶進競爭,台灣廠商應藉此拓展海外商機,並將外來競爭化為國際化、良性競爭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