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評論

俞偉雄:個人理財之道

【大紀元7月26日訊】投資大師華倫巴非特曾用過一個有趣的比喻來闡述在經濟衰退和風暴的衝擊下,最能看出一個公司或個人的經營及財務體質。他說:「在退潮時,那些裸體游泳的人就將無所遮掩、無所遁形了。」的確,許多走高財務槓桿、資本少、負債多的公司,禁不起金融風暴的衝擊,就被淘汰出局了。相對的,過去作風保守、資本多、現金足、負債少的公司就能在風暴中繼續經營下去。不僅公司如此,家庭和個人也面臨一樣的考驗。

過去這幾年的房市泡沫,讓許多美國人過著極度享受的生活,儘管現實上,他們是負擔不了的。舉個例子,前一陣子,紐約時報一名資深財經記者 Edmund Andrews 撰文坦承他犯了一個不該犯的錯誤,買了個他負擔不起的房子,儘管他是一流報紙的資深財金記者,因為工作經驗,已經充分瞭解房市泡沫、次貸危機,他還是禁不起誘惑,為了滿足妻子小孩買了個漂亮的大房子。他們的問題就出在付完房貸後夫妻倆個收入已所剩無幾,所以他們持續過著支出大於收入的生活,靠著信用卡過著以債養債的日子。日復一日,家庭的財務問題越發嚴重,差點導致婚姻破裂,最後這名記者終於願意面對現實,放棄這個浮華的虛榮,放棄他們的房子,等著銀行來查封拍賣他們的房子。

所以我們今天就來說說個人理財的一些基本要點。筆者在此歸納一些專家學者的意見來提供讀者做一個參考。

首先,確定你的家庭持續性月支出(食、衣、房貸、租金等)不要超過你的月淨收入,如果你的入不敷出,代表財務出現赤字,結果不是耗盡你的家產,就是積累你的負債。解決之道也只有兩種,一是減少開銷;二是增加收入,即所謂「開源節流」。

第二,除非萬不得已,否則絕對要每月付清你的信用卡餘額。因為消費者通常要為信用卡餘額支付很高的利息,長期下來利滾利,你的負債會像滾雪球一般越來越大。

第三,個人理財專家蘇西歐瑪(Suze Orman)建議,每個家庭至少要有足夠支付八個月開銷的現金儲蓄,以應付突如其來的意外,比如說失業、生重病等問題。

第四,儘早為你的退休生活做打算,在美國,六十多歲的老人可以開始領取社會安全津貼。然而這筆錢只能維持基本生活。想要過好一點的日子,則要自己有儲蓄,而最好的辦法就是固定從你的薪水中提撥一部份,存入401(k)或IRA (Individual Retirement Account)。401(k)的計劃通常是由僱主來提供,員工提撥自己一部份的薪水,而僱主會相對應 (Matching) 的提撥錢到員工的401(k)帳戶。IRA帳戶則是由自己到銀行等機構設立,每人每年有至少幾千元的額度。讀者可能要問,「這退休金帳戶有甚麼特別之處?」好處是當你將收入放在這些退休金帳戶,這部份的當期收入是免稅的。等到你六十歲之後開始提領時,才需付稅。這種退休金制度,稱做 defined contribution,跟傳統的 defined benefit 不同。好處是這種退休金是跟著你走的,你換工作了,被裁員了,退休金不會消失。而且你還必須自己選擇投資標地。筆者建議當你年輕時,可以放大部份的比例在股票基金,雖然風險高,但長期報酬率也高,然而當你超過50歲之後,就要適時減少股票基金的比重,而增加債券或貨幣市場基金的比重。最好在55歲之後,就不要在持有任何股票基金,因為股票市場短期波動非常的大,一個股市崩盤可能會毀掉你的退休美夢。

第五,談到股票基金,指數型股票基金(Index fund)是優於一般共同基金(Mutual fund)。指數型基金是屬於消極性的投資方式,基金根據大盤指數比重來做投資,非常簡單,這種基金手續管理費非常低。相對的,共同基金則屬於積極性投資,基金經理人很努力的研究股票標地,所以這種基金手續管理費比較高。然而一些研究報告指出,共同基金的報酬表現並沒有比指數型基金好。所以個人建議,不論是一般理財投資或退休金規劃,儘可能選擇手續費低的指數型基金。讀者或許要問:「那對沖基金(Hedge fund)如何?」對沖基金的平均報酬似乎較高,但其實是因為它隱藏性的風險較高所致,而且對沖基金的管理費高得嚇人,筆者也不建議這類型的投資。

第六,持續累積個人的人力資本(human capital)和健康資本(health capital)。時時保持學習新的知識和技能的態度來增加自己的人力資本,提升自己的競爭力,才不至於被日新月異的全球化經濟和技術所淘汰。在醫療費用高漲的時代,保持健康的身體可以為你省下不少錢,所以平日吃的健康,固定運動,練習瑜珈、氣功對身體都很有益處,可累積自己的健康資本。

最後,累積個人的精神資本(spiritual capital)。我們有時會看到一些有錢人過著富裕的物質生活,但他們並不快樂,覺得生活很空洞、很沒意義,原因就是這些富人缺乏精神資本。我們也會發現一些有真誠信仰的人,雖然沒有優渥的收入,沒錢買名牌衣服、住豪宅,但卻過著平靜幸福的日子,為甚麼?因為藉著信仰,他們有充沛的精神資本,其實他們才是真正富裕之人。累積精神資本,對物質生活不執著,才是個人理財之王道。精神資本如何累積?除了閱讀古人聖賢的經典,打坐,聆聽優雅的古典音樂,偶爾上劇院看一場醍醐灌頂、洗滌人心的表演也很好。近幾年在全球巡迴演出中國傳統舞蹈音樂的「神韻」就是一個很好累積精神資本的例子。(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