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文集

肖雪慧:希望這個推測是錯的

【大紀元7月5日訊】公眾對周森峰的質疑,至今未得任何有誠意的回應,倒是正被一些平面媒體的「導向性」評論抵消。短短幾天,平面媒體上取代質疑聲音的是教訓公眾不要求全責備、要寬容年輕市長。一如過去很多重大問題那樣,這個暴露現行選官體制命門的問題正被刻意淡化,朝向不了了之。

被質疑的那些問題是求全責備還是具根本性?公眾對一個掌握公權的人講寬容需要什麼樣的前提?兩個問題暫且放在一邊,先作一個設想:周森峰官位繼續上升,比方說,將來掌管相當高一級黨政宣傳部門——通常說的掌管輿論口——,情況會怎樣?

升到更高位的設想基於多年來人們可觀察的現實。組織部門相中的培養對象,只要不出意外,經歷頻繁崗位更換和跳躍式提拔便升至高位,已呈規律性。對此,人們一點不陌生,弄不清的是組織部門選苗子的標準。而掌管輿論口,雖系假設,卻也是一種不能排除的可能。

一般說來,對成年人,可以根據其過去、現在的行為軌跡推測今後精神和行為趨向。周森峰進入公眾視野,便爆出抄襲門、打傘門、香菸門、程序門,一下子陷入多門。這些「門」是周森峰過去和現在行為的重要軌跡。

抄襲門至少表明讀研期間不能抵制不良誘惑,已經誠信有虧。但那時很年輕,尚有很大可塑性,今後的人生道路上並不是不能克服。但打傘門、香菸門卻告訴人們,年輕人的可塑性沒有使他朝向克服人格弱點的方向。進入官場不足五年,便已浸潤其中不知其臭而欣然接受諸如公款消費,擺譜、彰顯等級特權等官場惡習。今年5 月那張安然享受下屬打傘的照片不經意間暴露出把下屬當家奴使用。一個對下屬的人格缺乏尊重,匱缺現代平等精神和公僕意識的人,很難讓人相信他能擺正跟人民的關係。我對第一次回來探親的表妹說起副市長下鄉,別人打傘,一直生活在美國的她竟完全沒法理解,萬分驚訝,脫口而出:「他不成了皇帝?」聽說這位新提拔市長還涉嫌抄襲,表妹馬上說:這要在美國,會受到最嚴厲處罰,將來求職也有大麻煩。

四「門」之中,周森峰本人不負直接責任的是程序門。然而,深受詬病、不規範不公開的官員任用和提拔帶給他的仕途得意,他安之若素。

周森峰遭到的種種質疑不是人們求全責備,要求太高,而關涉到對為官者來說具根本性的問題。在對官員缺乏有效監督制約的現體制下,市長是可以主宰一個城市命運的。暴露出這樣的問題,人們當然不放心。誠然,現體制和國情下,出都出來了,並非就一定要他下去。但他首先得正視問題,以實際行動取得公眾諒解。然而,他對公眾質疑採取的態度和應對方略令人齒冷。

已過去多日,周森峰對公眾的質疑沒有任何表示。他似乎不明白,現代政治文明一個基本規則就是:公眾有權利質疑,官員有義務回答。既然坐在了這個位置上,無論願意與否,都必須直面各種各樣來自社會的質詢,即使質詢涉及私德,也不能迴避,對掌握一方大權的官員來說,私德不是純個人問題。但周森峰一邊玩起躲貓貓,迴避問題、謝絕採訪,一邊四下封口,他曾工作過的單位無一例外被「打過招呼」,連高中母校也接到他的電話,要求不要透露他的信息。而打招呼,說穿了就是依仗官權施加壓力。

周森峰輕車熟路就把官場上很多人對付公眾質疑的方法用上了。由這些做法本身提示的他的精神和行為發展方向,是很不令人樂觀的。現在就來這一手,今後掌握了更大權力呢?碰巧掌握的又是「輿論口」呢?也動不動一個電話「打招呼」?這可要比濾霸更霸氣、更無章法!

不透明的選官體制推出來的官員,周森峰肯定不算遭到最多質疑的。在如今的互聯網時代,他不過是一個開頭,只要選官繼續處在黑箱狀態,類似事件會越來越頻繁發生。而一發生,就不單純是個人問題而更多是體制的問題。但在保障了公眾意志充分參與的陽光體制下,任何人只有先經受住公眾挑剔的眼光和媒體無孔不入的追蹤才可能勝出,一當選就爆醜聞的幾率很低。即使誰當選後被翻出舊賬,鬧出醜聞,也是個人醜聞,而不是體制性醜聞。

可嘆的是,我國現有選官體制跟大家心照不宣的那個極其狹隘的「核心利益」是連在一起、無法分割的。這個體制不得不為經常爆出的醜聞背書,乃咎由自取,但整個社會被迫受累,這就太悲哀了。

2009年7月4日星期六(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