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投書

萬人傑新聞文化基金會15年業績(二)

兼論知識份子人格基因與中國文化命脈之民族正氣

【大紀元7月5日訊】我們有必要進一步說明﹐萬人傑的精神是什麼﹐也就是中國傳統知識份子的精神。對知識份子一詞﹐著名學者金耀基先生較正確的說法﹐認為知識份子是一個「關心他個人身處的社會及時代的批判者與代言人」﹐這實在是古今中外最典型知識份子的形象﹐他們為社會時代的眼睛與良心。正因為他們是社會時代的批判者與代言人﹐ 幾乎必然與當權者相抵觸、相抗衡的。所以今天海內外天良未滅的中國知識份子﹐對於前所未有的中共殘暴恐怖政權﹐難以容忍。

本人很同意第十三屆得獎者焦國標先生曾經給北京大學領導人公開信有「人格基因」的提法。他說﹕人格基因的傳遞不是通過生命遺傳﹐而是通過文化遺傳﹐是榜樣的召喚﹐「當一個人面臨社會政治絕境時﹐他有兩條路﹐一是與絕境妥協﹐一是與絕境抗爭。與絕境妥協相當容易﹐與絕境抗爭就得尋求精神力量﹐也就是往回尋找與此處境相似的前人是怎樣做的﹐于謙想到文天祥﹐他就知道怎樣做了﹐於是文天祥的人格基因就這樣傳給了于謙。同樣的﹐文天祥處於危境時﹐更想到他在「正氣歌」所舉述的歷史人物﹐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在秦張良椎﹐在漢蘇武節」﹐顯出「道義為之根」﹐「生死何足論」﹐驚天地、泣鬼神的大氣概。焦國標先生之所以大膽寫出令舉世震驚和敬佩的「討伐中宣部」文章﹐自說承傳了馬丁路德金的人格基因﹐自是理所當然。由於認同「人格基因」的提法﹐見證了萬人傑大無畏的抗爭精神、人格基因﹐是承先啟後的貢獻﹐基金獎的真正意義﹐是發揚光大。萬人傑先生自然生命雖有限﹐而他的道德生命是永恆的。

西方人對中國文化最不能瞭解的﹐是民族正氣是中華文化的命脈。湯誓曰﹕「時日曷喪,予及汝偕亡!」孟子曰﹕「所欲有甚於生者」。此中深義﹐非一般西方人所能瞭然。西方國家面對強權 ﹐一般委曲妥協﹐畏葸苟安的心態﹐來看魯仲連之義不帝秦﹐來看文天祥之捨身取義﹐簡直是愚蠢得不可思議。儘管魯仲連自甘蹈東海而死﹐曾不足以捐贏秦之毫毛 ﹐儘管文天祥類作無希望的抵抗﹐以及失敗被執後之不受威脅利誘﹐但並無害於蒙古人之終於統治中國。西方人不知道中國人所憑者是理而不是勢。魯仲連、文天祥所憑的是理﹐不是勢。只要魯仲連一人據理而無所畏於勢﹐便在無形中挫殺了暴秦的鞭撻天下之氣勢﹐使凡不甘忍受暴政奴役者﹐皆敢於無視威勢而不斷反抗﹐張良之博浪椎﹐是無視秦政之威勢﹐陳勝吳廣揭竿起﹐亦是無視秦二世之威勢﹐及秦不旋踵而亡﹐又使天下後世之統治者知夫勢之不可恃﹐民之不可久堪於苛政﹐好民之所惡﹐惡民之所好者﹐最終必災及其身﹐使後世之被統治者﹐知夫勢之不足畏﹐多行不義者必自斃﹐天理必終有昭彰之日。此其機至微﹐其影響於人道之存亡與生民之裼福則至為深鉅。

而文天祥的影響尤為深宏遠大。他以一介孤臣﹐體現了孔子的「不惑、不憂、不懼」和「知其不可而為之」的精神﹐體現了孟子的「配義與道﹐無是餒也」的「不淫、不移、不屈」的精神﹐其浩然正氣﹐充塞兩間﹐周流貫注於吾中華民族之血脈中﹐如草木之逢春發花﹐如水泉之隨地而湧 ﹐故雖兩次淪於蒙滿夷族之統治﹐皆只是政脈偶絕於上﹐而我中華之民族正氣與文化生命﹐則永如日月經天﹐江河行地﹐非任何武力所能征服。自文天祥以後﹐無數先哲先賢志士仁人﹐或勵民族之大節﹐或揭抗暴之義旗﹐或紹往聖之絕學﹐置生死於度外﹐懸孤心於天壤﹐皆為文化生命與民族正氣不能隨政治之死亡而死亡﹐故不計成敗利鈍﹐各盡匹夫之責而為此理之永存天地間作證。國父孫中山先生以「驅除韃虜﹐復興中華」為己任﹐及無數革命先烈之慷慨赴義﹐前仆後繼﹐皆本於此不易之理而無視當時之勢。

在今天的形勢之下﹐中國人決不向中共暴政屈服﹐決不甘讓中共用俄國文化代替中國文化、用暴政來代替仁政、用物道來代替人道﹐而坐視生人道絕﹐同胞淪於犬馬草芥之不若。願國人奮起﹗(全文完)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