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新聞

建國史話(78):菲爾莫爾總統簽署1850妥協法案

【大紀元8月20日訊】(美國之音報導)1850年,美國國會圍繞一項事關重大的妥協方案展開激烈辯論。辯論的核心議題是奴隸制度的存廢。在蓄奴問題上,美國南方和北方意見分歧,使國家面臨內戰危險。很多領導人支持妥協,但是泰勒總統不以為然。

泰勒覺得,危機之談是某些人危言聳聽,事態並沒有如此嚴重。他自己早有打算,準備讓加利福尼亞成為一個自由州,禁止蓄奴。

但是泰勒的計劃過於片面,沒有涉及歸還逃亡奴隸的法律,沒有涉及首都華盛頓特區的奴隸買賣,也沒有涉及德克薩斯跟新墨西哥的邊界之爭。國會提出的妥協議案是要徹底解決所有的問題。

國會激烈辯論的同時,德克薩斯和新墨西哥的矛盾進一步惡化。德克薩斯聲稱,包括首府聖菲在內的新墨西哥大部份地區都應該歸德克薩斯所有。1850年年初,德克薩斯派代表前往聖菲接管政府。

美國駐新墨西哥的軍事指揮官告誡當地人不要承認德克薩斯的代表。德克薩斯行政長官震怒,決定派兵進駐新墨西哥,捍衛領地。他還表示,如果出現麻煩,責任要由美國聯邦政府承擔。

泰勒總統不承認德克薩斯的領土要求,他讓戰爭部長向新墨西哥的軍事指揮官下達命令,如果德克薩斯試圖奪取不屬於自己的地域,就武力反擊。

戰爭部長回絕說,不能下達這樣的命令。他認為,如果衝突爆發,南方人一定會站在德克薩斯一邊,從而引發一場南方反對聯邦政府的鬥爭。

眼看戰爭一觸即發,但是戰爭部長就是不肯下達命令。泰勒總統嚴厲地回答,“那我親自下令!”泰勒原來是將軍出身。他表示,他會親自率兵捍衛法律,如果有人膽敢反抗聯邦的話,就要被吊死,絕不手軟。泰勒著手寫信給國會,商討新墨西哥的局勢,但是這封信沒有寫完。

1850年7月4號下午,泰勒前去參加一次慶祝美國建國獨立的露天活動。這次活動在建設中的美國開國總統喬治.華盛頓紀念碑前舉行。泰勒在炎炎烈日下站了很長時間,晚上開始肚子疼。醫生們急忙趕往白宮,但是治療無效。五天後,泰勒去世,副總統菲爾莫爾宣誓繼任。

在蓄奴和西部新增領土的問題上,菲爾莫爾跟泰勒總統意見分歧。菲爾莫爾堅信,國家面臨危機,只有妥協才能挽救合眾聯盟。繼任總統後,菲爾莫爾毫無保留地支持國會的妥協方案,給議案的通過帶來了曙光。菲爾莫爾要求原來的內閣全體辭職,重新任命內閣成員,這些人都是聯邦統一的堅定支持者,全都支持妥協議案。

1850年整整一個夏天,妥協議案成了國會討論的焦點。議案包括多項內容。國會議員覺得,就各項提案分開投票,通過的可能性更大。結果證明果真如此。到9月底的時候,國會參眾兩院已經通過了1850年妥協議案的全部內容。

 

議案經總統菲爾莫爾簽字生效。妥協議案允許加利福尼亞做為自由州加入聯邦;在新墨西哥和猶他建立地區政府;解決了德克薩斯和新墨西哥之間的領土爭端;結束了首都哥倫比亞特區的奴隸買賣。

菲爾莫爾總統簽署1850年妥協法案的消息傳來,人民歡欣鼓舞。很多人以為,這樣一來,奴隸問題解決了,聯邦也得到了挽救。另外一些人卻相信,這不過是在拖延時間。他們希望,南北雙方的有識之士能藉著這段時間,找到奴隸問題的長久解決方法,因為時間已經越來越緊迫了。

1850妥協法案確實制止了一場國家危機,但是南方和北方的極端主義者都心懷不滿。反對蓄奴的人相信,妥協法案對遣返逃亡奴隸的規定違反了憲法。根據法案,凡是被控逃亡的奴隸都不能接受陪審團的審判,政府官員可以把他們遣送給奴隸主,奴隸不得就此提出上訴。

支持蓄奴的人對妥協法案有不同看法。他們關心的不是奴隸根據憲法享有的權利。在他們眼裡,妥協法案就是一項簡單的物歸原主的法律。任何國會通過、總統簽署的法案都無法改變這一點。

奴隸制的存廢跟脫離聯邦這兩個問題緊密相關。各州有權脫離聯邦嗎?如果南方各州拒絕在奴隸問題上做出任何妥協的話,它們有權宣佈脫離聯邦嗎?1850年妥協法案的簽署暫時緩解了爭端,但是這一理念上的分歧根深蒂固,在接下來的十年裡日益激化,成為美國總統的艱苦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