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春秋

都騎尉爵士 蔡伯遜40年用心看病人

【大紀元8月22日報導】(中央社記者葉子綱雲林縣22日電)獲得天主教教宗若望保祿二世頒賜「都騎尉爵士」殊榮,雲林虎尾天主教若瑟醫院醫師蔡伯遜,奉獻40年用心看病人,從看病的醫師,成為看病人的醫者,為全心醫療做最佳註解。

40多年前的台中,1名從中國大陸戰亂輾轉來台的醫師,巧遇天主教嘉義教區主教牛會卿,牛主教問他「願不願意到虎尾若瑟醫院幫忙?」毅然放棄台中執業高薪,投身偏遠鄉下服務病患,他就是蔡伯遜。

若瑟醫院副院長蔡孟宏說,若瑟醫院於民國44年由牛會卿主教創辦,早期醫療資源極度缺乏,只有兩名醫師,護士一個也沒有,所有照護工作都由修女兼任,人力少得可憐,在如此拮据環境下,蔡伯遜是內科、小兒科一手包辦。

醫病、醫人、醫心的蔡伯遜,與若瑟醫院的淵源,可以上推到已故若瑟醫院院長松喬,若瑟醫院的院史記載,松喬在大陸抗戰時期,在蔡伯遜的大陸故鄉江蘇省設立醫院,蔡伯遜因為受到松喬的精神感召,毅然投入服務雲林鄉親的行列。

若瑟醫院院史中,以「艱難的起步-平凡中見偉大」形容蔡伯遜,在剛創辦的若瑟醫院,醫療資源極度缺乏下,又逢小兒麻痺盛行,蔡伯遜在平日內科診療之外,並提供24小時病患急診服務,以醫院為家,全心奉獻。

民國64年至68年間,雲林縣內小兒科醫師匱乏的艱難時期,蔡伯遜挑起小兒科醫師重擔,這一切甘苦經驗,蔡伯遜以「病人生病是一件大事,個人辛勞是小事,醫師的天職就是服務病人」的話,輕描淡寫地視為理所當然。

蔡伯遜有一句經典名言,至今仍為若瑟人傳頌,他說,「醫師的工作不單是看『病』,而是看『病人』,尊重生命,尊重每一名病患的獨特性,用心聆聽每一名求診病患的心聲。」這些要件雖是現在醫療人員的必備,但若瑟醫院人員卻認為,這種精神卻更需要傳承。

若瑟醫院還留著對蔡伯遜的經典尊稱「T.L.C.」(Tender、Loving、Care)醫師,護理人員回憶說,蔡伯遜住在離醫院不遠的一間小房子,每天晚上10時要上床之前,總會聽到蔡伯遜開門的聲音,大家心裡清楚,他又要去看一些病情較嚴重的病人。

以數十年如一日的精神奉獻醫療,展露捍衛生命沙場的騎士風範,蔡伯遜在10年前獲得天主教教宗若望保祿二世頒賜「都騎尉爵士」殊榮,為克難中完成醫學教育、一生奉獻行醫的他,寫下最高榮譽的紀錄。

有太多的故事可以講,蔡孟宏說,蔡伯遜就像台灣水牛般,默默做事從不喊累,每次門診總是湧入上百名病患,每月門診量至少3000人次以上,40年下來累計少說也有上百萬人次,形容是雲林人的健康守護神,並不為過。

蔡孟宏指出,民國48年的87水災,若瑟醫院內外水深及膝,蔡伯遜不顧狂風驟雨,捲起褲管,涉水到醫院看診,那幅醫師及病患都泡在水中的照片,如今已成醫院典藏、禮讚的經典作品之一。

40年過去了,蔡伯遜不只早忘了再回台中的昔日承諾,還曾有人問他,「想不想回江蘇老家看看?」他回答得很乾脆「走在虎尾街上,到處是一輩子找我看病的老朋友,這裡早已是我的故鄉了!」

18日回歸主懷的蔡伯遜,將於24日舉行殯葬彌撒暨告別禮,隨後發引安葬於民雄天主教聖山墓園,歸土於故鄉,讓感念他的許許多多人,永遠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