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新闻

百岁老人喜过新世纪第一个除夕

【大纪元1月24日讯】门外,一幅红对联映着残雪。室内,两只小画眉婉转高低。

新华社报道,北京西城区一个杂院里的109岁老人郭景通,1月24日早早地换上条新羽绒裤,伴着画眉鸟啁啾的鸣叫,同亲属一道迎接新世纪的第一个新春佳节。

在老人家的户口本上,记者看到他的出生年月:1891年11月13日;出生地:通州。

老人静静地笑着,仿佛在回忆自己走过的百年人生路。

忆起儿时过中国新年的情景,老人感慨万千:“小时候,每到新年,听着大户人家在门外 啪放鞭炮,看着人家的孩子穿得干干净净,心里真是辛酸,谁叫咱家穷呢!那时,我还不知道体谅家里的难处,老是向爹娘吵着要到隆福寺、大栅栏玩。”

说话间,一只小白狗欢快地跑到老人脚下摇着尾巴,老人笑着挪开腿又打开了话匣子。

“年轻的时候,我为了生活,很小就到一家饭馆当学徒,摆地摊,贴补家用。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家里的生活才算安定下来……”

老人共养育了三儿六女。经历了三个世纪,如今已是五代同堂的老人讲到自己的孩子时咧开嘴自豪地笑了。

带着寒风,老人的孙女婿王宏深拎着一兜蔬菜掀开门帘走进屋里,随后一家人就忙着拌馅、和面、炒菜。老人迷起眼睛,享受着家中这忙碌的旋律。

“过去,想吃顿带肉馅的饺子可不容易。”老人摇了摇头。正忙着沏茶的王宏深接过话说:“六七十年代,买花生、瓜子都要票,过节时能吃上顿白菜馅的饺子就不错了。要是有点白糖,那可算过了一个肥节。”

“那时不管多困难,老人每回过节都要在大年夜把儿女叫回来包饺子。”一旁的孙女也插话,“老人图的就是这个全家团圆的热闹劲。”

看着孩子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老人显得格外高兴。他指着柜子里那张大红的“世纪健康老人评选证书”说:“现在,年纪虽然大了,但身体还算硬朗。唯一有点遗憾的是这一年来眼睛花了,今天晚上电视上的新年联欢晚会看不成了。”

新出锅的饺子冒着热腾腾的气。老人拉着记者的手说:“走,咱们吃饺子去。”

除夕的饭桌上,摆满了丰盛的菜肴。老人的孙女说:“京剧和红烧肉是他的两大爱好。在他的前半辈子难以如愿,如今,随时可以实现了。”

老人夹起一块红烧肉,喜滋滋地说:“这就是我最爱吃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