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消息

搜狐需要“创造性毁灭”

【大纪元2月17日讯】 近日搜狐发布第三季度(财政年度)财务报告之后,反响强烈。《搜狐拟调整商业模式》的报导被广泛转发,该报导称“该公司同时表示,公司将推出成本收缩计划,并准备对公司的商业模式进行调整,以改善公司的营运状况”;同时引搜狐公司财务副总裁Derek Palaschuk声明“搜狐公司准备将亏损额从2000年第四季度的亏损额降低五十万美元。这部分成本的降低主要来自销售额的成长、公司裁员以及营销开支的削减”。

据e21times报道,搜狐第三季度的令人失望但意料之中的财务报告已经迫使它不得不进行彻底的模式变革,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是现在整个资本市场的咒语“盈利”。

那么,搜狐的模式转变会如何?我们不妨先看看2000年搜狐的几次并不成功的试图摆脱困境的大动作,然后在做一些猜测和分析,当然仅仅是猜测而已。

几次不成功的尝试

搜狐在过去的一年中大略有过这样四次不太成功的尝试:

一、收购ChinaRen

现在看这次并购可以基本上给个不及格的分数。首先是收购并没有能够促进股价的上扬。张朝阳肯定是在乎股价的,而且这次收购的实际意义应该远小于金融上的意义。其次,收购除了表面上的两家用户数增加外,并未有任何实质性的进展。我们并没看到两家在内容、服务、品牌上有实质性的合并措施。最后,ChinaRen的品牌似乎处在下降之中。拟议中的模式调整不知如何处理两个品牌的问题,当然这是后话。

二、欲成为“网上央视”

张朝阳在一次采访中告诉记者他的远期目标是让搜狐成为“网上中央电视台”,他称搜狐首页的广告位会比中央电视台的重点广告位更值钱。尽管这只是张朝阳的又一次“诺言”,有太多的记者采访过他,他也许过太多的诺言,譬如他说要在国内上市云云。重点提这个是因为搜狐的模式的确有点类似传媒。可能不甚恰当,但我们可拿国外几本杂志做类比和门户做比较,其中搜狐类似《Life》,而新浪则类似《Times》。然而这次所谓的模式“校准”似乎并没有任何实际行动。

三、中文短信息服务

搜狐的中文短信息服务据说是它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过年期间搜狐的短信息发送量居前列,但公司获利应该有限。而且收费短信息恐难推广,不是说短信息不可收费,而是现在它的竞争对手都在推免费的短信息服务,收费的唯一作用可能是将用户推到竞争对手那儿去。

四、裁员

裁员是节省开支的最好也最直接的方法了,以搜狐最近一次80多人的裁员应该一年能节省近千万元人民币的开支。但裁员却往往只能“节流”,“开源”尚需新招。

这里引述两个观点,第一个可能是对搜狐最具代表性的看法。来自美林的分析师在香港媒体的一次访谈中做了如下很感性的说明:“我不会使用‘喜欢’或者‘不喜欢’这种感情强烈的字眼,但是公正地说,搜狐让我们失望,我们已经降低了对搜狐的估价。”

另一个观点则相对冷静得多,“对一个所得为负的公司而言,投资人看的是研发与行销费用,网易某种程度上满足了投资人”的要求,所以至少它的股价能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而搜狐连行销费用都想省掉,市场肯定会给予一个较大的惩罚。”

张朝阳现在可能已经再没有积蓄可以动用去买搜狐的股票了,但是这种动作表现出来“信心”对投资者可能是没有用的,因为搜狐现在连行销费用都要省掉。

搜狐的出路

列举搜狐的几次不成功的尝试并不是想类推这次模式转变会如何,或者说是希望这次拟议中的模式转变不只是“承诺”,不再重复这些所谓的措施,且希望其稍有建设性。

留给搜狐的时间应该已经不多了,此次财务报告的一个结果必然是使得投资人对搜狐的盈利前景更加看淡,以其现在的1美元多的价位极有可能落入Nasdaq股市1美元的监控线。而股价持续在1美元以下90天的公司将会被强制摘牌。如果对网路业的前景以及美国经济不出现重大变革,股市持续低迷,搜狐极可能遭遇此命运。也就是说它在下一季度财务报告发布之前只剩下90天的时间来给投资人重新描述前景了。

收购一直是个比较热的话题。但搜狐被收购的可能性却很小,关于收购最经典的故事可能是张朝阳讲的:1亿,不行;10亿,我们什么都可以谈;60亿,合同带来了没有(数字可能不准,但意思应到了)。但收购可能会遇到一个很大的困难︰定价太高。按股价收购对股东来说基本上都属于亏本,特别是对较晚进入的联想和香港电盈;管理层的期权行使价高于现在的股价也是收购的极大障碍。

关于收购,现在媒体讨论的比较多的是公司现金与公司市值的比较,从表面上看现在以市值收购反而能获得比收购费用更多的现金,似乎很值。但是有一点,钱和钱不一样,这些网路公司被收购了依然要以一定的速率“烧钱”,这些公司的现金是会慢慢被消耗掉的,并购者很难真正得到这笔现金。

存在并购的可能,但把希望寄托在并购上可能是被动之举,搜狐摆脱困境可能更多的需要从内部入手,现在张朝阳或许需要更多的着眼内部,用句俗话,就是要“关停并转”;或者也是到了从那几千万美元的现金中拿出一些从咨询公司请些高参的时候了。

苦思冥想,想看看搜狐的出路在何处,试着列了几个,但每个似乎都不理想。但既然想了,倒不妨列出来与大家共享,共享也是互联网的精神之一嘛。

一、传统媒体

台湾以一本杂志传奇般起家的网路公司PC Home的詹宏志给他自己支的招是网路媒体与传统媒体结合,现在看来似乎是个不错的招数。将第四媒体的优势和传统媒体结合起来可能会发挥很大的潜力。但网路公司投资传统媒体在国内(大陆)可能会遇到很大的政策问题,另外搜狐的原创内容并无优势。

二、加大广告推广

据报导,张朝阳认为本季业绩的主要原因是广告销售不力,看来加大广告推广该是自然而然的措施了。不过现在诸多分析纷纷调低中国网路广告市场的预期,美林的数据在8000万美元,基于网路广告的模式也受到前所未有的质疑,此路难啦。

三、与西部企业合作

这是我看到的最富创见的建议之一,是一位西部网友提出的。培育传统企业的网路意识、利用搜狐的网路品牌进行推广、提供“解决方案”应该是个不错的主意。倒不必拘于与西部企业合作,但借政策东风应该能有所助益。

四、加强研发

搜狐所并购的Chinaren曾具有很强的研发力量,或许这是技术一直比较薄弱的搜狐的另一根稻草。整合Chinaren也当是模式转变的一个主要任务吧,到现在为止这次购并的整合从外部看似乎并不成功。

搜狐需要的是熊彼得所说的“创造性毁灭”,彻底重建获得新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