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要闻

距以色列大选尚有24小时 沙龙已开始组阁

【大纪元2月4日讯】人民网讯, 尽管在目前的民意测验中远远落后于右翼领导人沙龙,但是以色列看守内阁总理巴拉克仍决定在最后的时刻全力冲剌,以争取那些仍游移不定的选民的支持。4日,他在媒体采访中再一次重申,如果他得以当选,他将会解决巴勒斯坦的难民问题。

巴勒斯坦难民是1948年以色列建国时期所遗留下来的历史问题。包括巴拉克在内的历届以色列总理都拒绝承认这些漂流在外的巴勒斯坦难民回归权问题;同时也从来就没有任何一届以色列政府乐意接受成千上万的巴勒斯坦人回到以色列的国土上,与其家人们团聚。在阿布扎比电视台接受采访时,巴拉克却一反常态。他声称,如果他得以当选以色列总理的话,他就会设法解决这一问题。与此同时,巴拉克还呼吁以色列的阿拉伯裔把选票投给他。他警告说,如果不投给他,而是投给了右翼领导人沙龙,那么这就将是背叛行为,是对自己的背叛。

而巴拉克的对手沙龙则一副稳操胜券的心态,仿佛在一场“龟兔赛跑”已经到达了终点的乌龟一样。他在4日用俄语对一批选民们说,目前的以色列最需要强硬,和平也需要强硬。他还透露说,自己已经开始作下一步的打算了,比如安排内阁人选等。目前的最新民意测验显示,巴拉克远远落后于右翼利库德集团总理候选人沙龙近20个百分点。

沙龙认为要想得到和平首先就要强硬。但是国际社会普遍对这位生性好斗、喜欢冒险的人物持不信任态度。国际社会担心他上台会对中东的紧张局势火上浇油,会带来灾难性后果。沙龙1928年生于巴勒斯坦,17岁开始行军打仗,他在军旅生涯中打起仗来从来都以死伤惨重而著称。1982年,沙龙出任以色列国防部长时,采取灾难性冒险行动,使以色列政府不得不硬着头皮面对既成事实。1982年9月,两个巴勒斯坦难民营发生屠杀事件,当时的国防部长沙龙被调查委员会认定对这起屠杀事件负有直接责任,沙龙因此而引咎辞职。此外,20年前沙龙在出任以色列农业部长时曾经策划过在约旦河西岸修建众多的犹太移民村,以图阻断约旦河西岸和巴勒斯坦自治领土的联系,使巴勒斯坦难以存活。但是后来到奥斯陆协议签署后,沙龙倒也变得现实一些,他承认巴勒斯坦已经成为一个事实上的国家。但他坚决反对以色列放弃对东耶路撒冷的主权。去年9月,沙龙又前往东耶路撒冷大清真寺广场,以示以色列对这块土地的主权,从而引起巴勒斯坦人的又一起投石运动。这场投石运动已造成395人死亡。


    相关文章

    

  • 以色列大选临近 沙龙支持率持续领先 (2/4/2001)    
  • 以色列大选进入“临战”状态 (2/3/2001)    
  • 以色列大选,暂停和谈 (1/29/2001)    
  • 巴拉克指出以色列大选前不会有以巴协议 (1/25/2001)    
  • 以色列宣布将恢复中东和谈 (1/24/2001)    
  • 以巴谈判代表开始马拉松会谈 以内部传出反对声音 (1/22/2001)    
  • 民意调查显示 以色列大选右翼领先 (1/6/2001)    
  • 内塔尼亚胡是否参选成为以大选的焦点 (12/4/2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