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要闻

主权移交四周年际 香港存在的经济社会问题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纪元6月29日讯】 香港特区政府在较早前把全年的经济增长率调低至3%,同时香港的其他经济研究机构也纷纷把相关的数字下调到2%-3%。香港有报章发表评论,指这些数字实际上显示香港经济已经陷入一个停滞的状态。

BBC报道,特区政府政府决定不大肆庆祝主权移交4周年,也以着力经济复苏,避免政府在经济状况不太好的情况下劳民伤财。经济的问题直接关系到社会的民生,经济的疲弱使整体社会的消费意欲停滞不扬,今年年初到现在的五次利率下调并没有成为经济复苏的钥匙,负资产的问题依然困扰这香港的中产阶层人士。股市和香港的地产业也没能吸引投资者的兴趣。地政署的资料显示香港今年首两个季度房屋买卖的成交额和去年同期不增反减。

报道还说,主权移交四年,困扰香港社会的还有居权证的问题。由于香港政府寻求中国人大解释《基本法》引发香港政制危机,同时也引起了香港社会不同阶层的分化。香港人面临的取舍将不是一个容易的决择,他们需要在维护法制及切身利益之间选取其一。居权证问题让香港人把自己分了类。不久前的两项调查,可以看出港人的心理状态。

香港社区组织协会本月早些时候发表的一份新移民家庭调查,发现香港的新移民普遍认为他们在工作,居住,求学等等多方面受港人歧视,报告还发现新移民认为他们在说话口音及仪容等方便都受港人讥笑。90%的受访者认为香港人自私及不了解新移民。

无独有偶,上周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公布的一项调查报告,列出香港人最喜欢的地区人士的,结果发现香港人最喜欢的是香港人自己。新加坡人是香港人除了自己以外的最爱,接下来的是加拿大和澳洲人。和香港互称同胞的台湾人和大陆人,则分别排第六及第十。

备受香港社会关注的社会问题,还有政府推行已久的教育改革。香港成为英国殖民地已久,以往学校也顺理成章地一般以英语为主要教学语言。大学,中学以至小学甚至是幼儿园大都使用英语教学。主权移交以来,也许是政府急于要脱离殖民地的影子,大力推行母语教学。

改革初始遇到不少的抵触,家长担心儿女将来升读大学是英语能力跟不上,纷纷想办法让儿女进获得批准使用英语授课的学校。新政策推行一年多来,尽管反对的声音仍然不断﹐但赞美的也不少,支持的报章还刊登一些使用母语教学使学生容易吸收课程的成功例子。

教育署当局不久前宣布允许学校在来年自行选择授课语言。这样以来等于不再坚持原来推行的母语教学政策。此举引起了学校家长的不满,有家长甚至采取把子女送往内地读书的做法以示不满。

根据香港校长会最近公布的调查显示,香港60%的中文中学(以往未能获得批准以英语教学的学校)将在来年根据政府的新规定,选择在中学四年级开始转用英语教学。有报导指这些学校有的是为迁就家长倾向让子女就读英语学校的偏好而强出头。有教育界人士担心这些学校其实本身并不具备英语教学的师资能力,担心这些学校力不从心反而无人子弟。

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不久前在立法会问答大会上曾经指出,教育改革面对很多批评。教育改革推行得太快会引起许多人的不安和焦虑。董建华补充政府要改革成功,一定要和办学的团体、校长、老师和家长加强沟通,建立互信。 一个成功的教育改革多方的支持和配合必不可少。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