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

乐坛新人失败率极高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纪元7月22日讯】 今年唱片公司都力捧新人﹐但至今为止﹐仍未见有光芒四射的新星出现。

做新人确比做旧人符合成本效益。跟新人签约﹐随时订金也不需要﹐就算要﹐也只是数万元之数﹐与那些几千万合约的歌星﹐相差十万八千里。

但新人一点也不易做。虽然成本低﹐但若唱片销量只得两千零张﹐就等于失败。如投资不高﹐卖五千张以上﹐算是可以。二千张或以下的﹐最惨是不知该否继续替他们出碟。市场不接受这些新人﹐下一张碟还可卖什么﹖

图:陈冠希乃近期成功新人的好例子。

卖唱片靠形象

今时今日﹐唱片销量根本不可能靠歌曲质素﹐尤其新人。歌曲创作早已进入困境﹐好歌可遇不可求﹐卖碟只靠造势。新人首靠形象﹐然后是市场策略﹐歌唱得怎样反而不是重点。

近年新人好卖的﹐不是什么靓仔靓女﹐是可以引起话题的唱片。

令唱片公司头痛的是这些能引起话题﹐有噱头的唱片﹐头一张成功不等于下一张卖得﹐所以捧靓仔靓女以形象吸引歌迷的﹐若一铺博中﹐就可以长卖。

实力派歌手在缺乏好歌之下﹐也难有好销量﹐偶像歌手不知唱什么﹐仍有一班歌迷支持﹐这是唱片公司为何喜欢捧偶像歌手的原因。然而﹐成功捧出偶像并不容易。市场策略是胜负的关键所在。

策略成功未必窜红

新人除非唱功极好﹐若只属一般﹐或比较好的﹐在歌迷眼中分别不大。

市场策略是整体的配合。所谓整体的配合包括有齐电台﹑电视﹑卡拉OK的支持﹐又有广告﹑电影等配合﹐唱片公司亦要不惜工本在宣传上替新人造势﹐才有机会突围而出。

可怕的是有时做齐所有以上的工夫﹐也不一定成功。有些新人﹐出过两﹑三张唱片﹐连名字和样貌也无人记得。

新人在他们本人﹑经理人和唱片公司眼中﹐都是梦。成功的﹐可能所有事都做错﹐只一件事做对﹐仍然成功。失败的﹐什么都做对了。做尽了﹐仍不成功﹐所以做娱乐圈的﹐多信命﹐要红就红﹐不红就怎样都红不起来。

客观点看﹐新人最重要是有独特的个性﹐这是任何形象设计都难以替他们外加上去的。

但其独特个性是否为市场接受﹐又是另一回事。(明报)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文章

    

  • 陈冠希出席《愿望树》宣传活动和Fans翻脸 (6/26/2001)    
  • 陈司翰陈冠希初遇分高下 (6/12/2001)    
  • 和大海亲密接触 陈冠希海岛拍广告乐而忘返 (6/9/2001)    
  • 风头盖过谢霆锋 妹妹谢婷婷携俊男亮相 (6/1/2001)    
  • 酷似王力宏 力撼陈冠希–陈慧琳胞弟日前曝光 (5/30/2001)    
  • 红色张柏芝要“对抗”蓝色陈冠希 (5/21/2001)    
  • 曾是绯闻女主角的王海珍如今做起主持人 (4/20/2001)    
  • 谭咏麟与陈冠希在香港街头共舞 (4/3/2001)    
  • 张艾嘉邀请陈冠希吴彦祖合作 (4/1/2001)    
  • 谢霆锋吊Z承目衫止愀嫘略煨?/a> (3/22/2001)    
  • 巩俐透视装加墨镜星味十足 (3/20/2001)    
  • 香港歌坛杀出四小天王 (3/16/2001)    
  • 与媒体对战的20分钟 谢霆锋魅力倾倒众记者 (3/8/2001)    
  • 刘德华 郑秀文 “最受欢迎歌手”得奖呼声高 (2/21/2001)    
  • 珍妮佛-洛佩兹香港记者会向陈冠希说“不” (2/20/2001)    
  • 香港出现新世纪“四大天王” (1/18/2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