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新闻

《赤兔之死》作者未能上南大 看能否破格录取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纪元8月10日讯】日前﹐高考录取工作正在紧张地进行。不知南京大学曾拍板要破格录取的﹑今年高考作文获满分的南京考生蒋昕捷命运如何﹖

  老前辈那一代的钱钟书﹑吴唅,父辈那一代的史丰收﹐娃娃辈的韩寒和蒋昕捷﹐不管他们是否乘上“破格录取”的顺风车走进名牌大学﹐围绕他们都有过纷争。

  随着中国内地升学率的逐步提高﹑人才竞争的国际化﹐对有一定专长的学生究竟能不能破格录取﹖这个“格”应当如何“破”﹐才能建立对“特殊”考生的科学评判标准﹑防止由此衍生出“人情考生”﹖高考招录取制度又该如何进一步完善﹖

  想象一下﹐如果“破格录取”成了“高校自主招生”下的一条切实可行的制度﹐我们的教育会变成什么样﹖

  “破格”门槛﹕国内国外不一样

  -志愿和分数挡了路

  记者获悉﹐今年高考作文获得满分的南京考生蒋昕捷由于分数和志愿的限制﹐未能被南京大学破格录取﹕因他的第一志愿为南京师范大学﹐而不是南京大学﹐而且他的高考成绩只是上了江苏省本科第二批省控线﹐没有达到本科第一批省控线。因此他是否能被南京师范大学录取还是一个未知数。

  据了解﹐今年高考作文是根据提供的一段故事﹐要考生对“诚信”作出评价。蒋昕捷的作文题目是《赤兔之死》。阅卷老师对该文赞叹不已﹐给出满分﹕文章以三国故事为基础﹐用古白话编撰了赤兔马为诚信而殒身的感人故事﹐突现了“真英雄必讲诚信”的主题﹐并抒写了人生当择善而从﹑唯诚信是瞻的志向﹐使文章主题立意更上层楼。

  南京大学当即拍板﹐表示愿意采取特殊政策破格录取这名学生。舆论一时哗然﹐当下就有部分高校招生老师站出来﹐对南京大学的“破格录取”之策提出疑问。

  某重点大学的一位学生处处长认为﹐南大破格录取有两个障碍﹕总成绩没出来之前﹐不知道该学生高考成绩能否达到最低录取线﹐南大就不能随意要人﹔其次﹐如果他志愿中没有报南京大学﹐南京大学也无权录取。省招办也不可能为了南大将其的档案“截留”。

  -八篇论文带来加利福尼亚大学通知书

  同是火热的7月﹐同为南京学子的金陵中学高二学生王珂因在计算机方面成绩过人﹐被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破格录取﹐同时破格给予每年26300美元的全额奖学金。

  南京金陵中学原副校长﹑现任调研员的汪庆云介绍﹐王珂从小就对计算机怀有浓厚兴趣﹐并表现出自己的特殊才能。年仅14岁时﹐他就通过考试获得了由比尔□盖茨签名的MCP国际认证证书﹐在《计算机世界》杂志上发表了8篇论文。高一时﹐他就自学完成了高中阶段的主要学科课程。鉴于王珂同学的突出才能和成绩﹐有关方面去年曾希望南京的一所重点大学能考虑破格录取﹐但由于各种政策﹑条件的限制﹐王珂未能如愿。今年﹐金陵中学在美国硅谷工作的一位校友回母校听说王珂的事情后﹐立即与加利福尼亚大学计算机工程学院联系﹐经该校两位教授联名推荐﹐加利福尼亚大学很快就将刚念完高二的王珂破格录取﹐并决定破格给予王珂外国留学生罕见的全额奖学金。

一直关注小王珂发展的汪老师为此感慨﹐既为王珂能够提前深造感到高兴﹐又觉得非常遗憾﹐因为我们自己的大学没能录取这样一位优秀的计算机苗子。

  破格录取有悲有喜

  -1989年的破格录取给了我机会

  某报资深记者﹑部门副主任毛梦溪

  我是1989年上大学的﹐破格录取的受惠者。我很感谢破格录取给我带来的机会。

  高三时﹐我给复旦大学﹑北京师大等一些名校寄去了我的简历和在杂志﹑报纸上发表的文章等等。“毛遂自荐”的勇气给我带来了机会。我所投寄的高校都给我所在学校来信了﹐表示经过考核愿意录取我﹐并决定派老师过来考察。

  亲友和师生们都不敢相信他们的眼睛。我心里却是有预感的。因为我当时已发表过作品多篇﹑全国有十多家媒体专访过我。而在这之前﹐田晓菲﹑王军也就是后来的洪烛等这些在校园文学崭露头角的都破格被大学录取。

  人才不是全才﹐文学﹑艺术﹑体育﹑计算机等方面有独特专长的考生应该受到特殊“待遇”﹐这才叫公平。

  -那一年我成了暗箱操作的牺牲品

  北京某投资顾问公司孙海燕﹕

  高中毕业之前﹐我所在的中学连续几届都有因一定的文学才华被名牌大学破格录取的学生。我在高中时发表过很多作品﹐获了很多奖﹐高二时还出了一本书﹐这在1990年是比较少见的。同学们都觉得名牌大学是等着我了。

  高三时﹐我父母去问校长﹐我是否有被名牌大学破格录取的机会﹐校长说﹐以前的被破格录取的有的还不如她﹐她要是录取不了﹐还录取谁呢。我们很高兴。可后来﹐有人替代我被破格录取了。暗箱操作的具体方式我现在还不清楚。记得当年我的班主任无限遗憾地对我们说﹐“你们怎么就那么放心呢﹖”世界在我眼里本是一块水晶﹐透明清澈。后来较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不敢相信别人。破格录取﹐尤其是有文学特长的录取没有明确的范围和标准﹐容易造成暗箱操作。

  反对高考得有游戏规则

  -制订规则者打破规则﹐有失公平

  某报产经新闻副主编王小东﹕

  单凭一篇文章就随随便便地破格录取﹐以后的录取标准怎么定﹖还要不要游戏规则﹖

  现行的高考﹑录取制度的确有很多缺点﹕僵化﹑死板﹐但在目前高等教育资源依旧稀缺的情况下﹐它考试的公平性﹑录取的透明性还是很有必要的。如果南京大学录取了作文满分者﹐等于说制订规则者打破了这个规则﹐对其他考生很不公平。

  对于王珂这样的苗子﹐可以由愿意录用他的学校对他单独测试﹐看他的潜能如何﹐然后再决定是否录用。

而作文作得好﹐不上大学你也可以成器﹐名牌不名牌意义不大。

  -会滋生“速成”的功利心态

  清华大学学生陈国军

  破格录取不值得提倡。BBS上一个帖子说﹐某名牌大学乐队缺一个吹黑管的﹐该校一个教师子弟知道情况后专门练习了仨月﹐后来就因这个特长被该校破格录取了。这个故事我们不知真假﹐但破格录取会导致一些快速﹑速成的功利心态。没有综合素质作保障的人才﹐对我们社会的发展不会有什么好处。

  除了那些极富天才的学生(他们的比例相当少)﹐一般人的兴趣或特长是有阶段性的﹐它会受到现状的制约。一个中学时喜欢化学且成绩很棒的学生不一定以后也能喜欢此类的研究工作。真正的教育﹑真正的兴趣培养应该是从大学开始。

  赞成录取人才应不拘一格

  -只看分数﹐摆脱不了填鸭似的教育

  北京市第四十四中学学生鲁薇

  大学就是培养人才的地方﹐大学想要的有特长的人才不能录取﹐没有道理。

  有人认为﹐凭着一篇作文进入名牌大学有些取巧。其实﹐作文水平和解题思路一样是日常积累的结果。好文章并不是凭一时的小聪明可以完成的。1929年数学考了15分的钱钟书被清华大学外语系破格录取﹐1930年数学考了0分的吴□被清华大学历史系破格录取﹐这两位凭成绩本与大学无缘的“考生”﹐后来都被证明是一代大家。如果他俩在今天﹐别说清华﹐连个普通的学校都上不了。

  如果我高考时因自己没特长﹐被有特长的挤下去了﹐是有一点委屈﹐但比起接受填鸭似的教育﹐这点委屈算不了什么。

  只看高考分数﹐我们永远也摆脱不了填鸭似的教育﹐仿佛高中所有的课程都是为了那三天。为了分数﹐我们放弃爱好﹑放弃休息﹐从卷面到答题方式都在有意无意地迎合判分老师。我们没有个性﹐没有自我﹐没有可以尽情发挥特长的机会。

  -SAT成绩达满分的申请者不一定能进哈佛

  北京大学高教研究所喻岳青

  据我了解﹐美国统一的学习水平考试(SAT)成绩达满分的申请者进不了哈佛的事并不鲜见。

  我的学生申报一流大学时﹐发现申报材料往往有30多页﹐需要反映自己各个方面的素质。有的学校要求申请材料中包括一篇考生的理科论文﹐有的要考生为该校选择两条录取新生的标准等等。缺乏创造性的学生很难交出令人满意的材料。

  另外﹐在社会活动﹑文艺和体育等方面的突出成绩或事迹也是学校评估新生素质的重要依据.

如果高校注重学生的全面素质﹐中学教育就会着力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这种对应关系是客观存在的。在这个关键问题上﹐美中两国的中学教育存在着明显的不同。

  能不重视分数﹑破格录取素质较好的学生行动是可喜的。

  -中学老师被“高分”的浮云遮了眼

  北京市173中学老师邹巧红

  凭一篇作文﹑凭“玩”计算机进大学﹐似乎让人看到了尊重个性﹑提倡素质教育的亮光。

  我让孩子在功课之余学些其他的东西﹐为的是不让孩子太呆板﹐有点灵气和自己独特的东西。

  其实现行的高考只是给你一块现代社会的敲门砖﹐它对人才培养的意义并不大。当挑选人才不只看分数的时候﹐也就是每一个家长敦促孩子开始培养自己的特长﹐提高综合素质的时候。

  所以我认为对王珂等学生的破格录取是完全可以的。谁能说当年破格录取钱钟书﹑陈景润的教授们不是“慧眼识珠”呢﹖中学老师也有慧眼识珠的能力﹐只是这么多年被“高考追求高分”的浮云遮住了眼睛。

  优秀人才谁都想要关键是“格”怎样破

  -破格录取要保质﹑限量

  北京大学高教研究所俞岳青

  一所名牌大学想录取单科高才生却困难重重﹐我国现行的录取制度实在太僵化了﹐想要创造性地办好高等教育谈何容易。深化教育体制改革迫在眉睫﹐步子要迈大一点。

  目前我们的教育体制集权过多﹑统得过死。重视分数和“四平八稳”志愿的录取方式现在已不合适了。有人担心﹐破格录取的未必能成才﹐但谁又能保证﹐凭高考试卷高分进入大学的一定能成才﹖

  实行破格录取﹐要放给学校自主招生权﹐招生时要有制度保证﹐组成像国外那样的招生委员会﹐严格审核申请材料﹐材料里须具备统一考试成绩﹑中学和大学各学年成绩﹐中学时的一些过硬的奖励﹐要有原来任课老师的推荐信﹐等等。录取不录取﹐决不能一个人说了算。

  同时﹐在破格录取时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测验﹐对学生的发展方向﹑潜能有所测定﹐了解。总的来说﹐要保证录取学生的质量。同时破格录取也要限量﹐这也是保证录取质量的一种方式﹐这样才能避免“速成”的投机者﹑人情炮弹送来的“人才”。

  -不远了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招生办张树

  “以分来衡量一切”的观点已经过时了﹐素质教育的口号年年在喊﹐应试教育改革的步伐正在加快。今年我国高校录取的手段改革了﹐实现全国通过网上录取的省市(招生办公室)数﹑高校数和录取学生数均超过一半的目标﹐以使招考工作更加公平﹑公正。同时扩大了高校自主权﹐在录取工作中扩大高校选拔新生的权利和责任﹐进一步落实高校依法自主办学权。

  所以﹐对于像王珂等具有特别专长的学生的破格录取不会是遥远的事情。对于破格录取的学生﹐可以由学校组成招生委员会﹐采取单独考试﹑单独考核的方式﹐只要是优秀的人才﹐相信任何学校都欢迎。

  -尝试自主招生

  今年江苏已经有东南大学和南京理工大学﹑南京航天航空大学等3所高校率先实行自主招生﹐学校招生有了更多的自主权和灵活性。

  有关媒体评价﹐这同纯粹的“一条杠杠定终身”相比无疑是前进了一步。其重要内容是对一些特别优秀的考生﹐通过中学推荐﹑大学审核等程序﹐进入特别录取序列。只要这些考生的成绩达到江苏省第一批分数线﹐而不管他是否达到3所高校的最低控制线﹐并无社会疑义﹐即可被录取。

  记者了解到﹐尽管各校均推出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以吸引高分考生报考﹐但从目前各校的报名情况来看﹐因考试失手而根据学校要求提出享受“特权”的考生人数并没有预想的多。

  今年东南大学共有107名考生进入特殊招生改革试点。这107人的高考成绩最高的为676分(江苏省理工类最高分699分)﹐最低分为540分(刚好达到江苏省理工类第一批控制分数线)。107人中﹐有81人达到了东南大学591分的投档线﹐对其中没有达到所报专业投档线的47人﹐东南大学根据自主招生改革方案﹐满足他们的专业愿望。剩下的成绩在540分至590分之间的26名考生﹐将申请入学﹐东大将通过特殊招生渠道予以破格录取。这些考生的名字及来源均已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文章

    

  • 南大搁录取《赤兔之死》的作者——蒋昕捷 (8/6/2001)    
  • 《赤兔之死》悄然为“经典名著”热卖升温 (8/2/2001)    
  • 赤兔之死缘何拍案惊奇 (7/31/2001)    
  • 高考作文满分“赤兔之死”作者总成绩曝光 (7/26/2001)    
  • 初一学生发现大陆高考满分作文《赤兔之死》有错误 (7/25/2001)    
  • 一篇古白话 十年阅读功 –考生蒋昕捷喜说“满分作文” (7/22/2001)    
  • 《赤兔之死》——江苏今年一考生之奇文! (7/18/2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