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巡礼

百年传统 台湾清华大学作育英才

传统名校 力求均衡发展

清大有辉煌的历史与光荣的传统。建校可溯至民国前1年(公元1911年)的“清华学堂”,由美国退还的“庚子赔款”设立。民国45年清华在台湾新竹复校,复校初期发展重点为原子科学,其后逐渐扩展成为理工重镇,近二十几年来更积极发展人文社会、生命科学、电机资讯与科技管理领域;陈力俊校长表示,如今清华已成为一人文社会、理、工、生科、管理领域均衡发展的学府,人文、社会及通识教师占全校教师的30%,人社院、科技管理及通识教育学程约有200多位老师;在系所方面科管院设有计量财务金融系、经济系,人社院设有中文系、外文系等,另外有近10个独立所,显示清大不只有理工专才。

在许多学术指标上,清华的表现均在两岸三地大学中名列前茅。近年来教育部推动顶尖大学计划,清华每位学生平均获得全国各大学学生中最高额补助;根据英国泰晤士报调查,教师规模在1,000名以下的大学,清大排名第37名;以教师规模700名以下的大学来评比,清大更排名第11;因此如果台湾希望有大学能够进入全球前十大,清华是最佳选择。

在教师方面,因有庚子赔款孳息,清大早期得以其他学校2倍的高薪聘请优秀的归国学人任教。据远见杂志报导,清大每位教师的论文不论篇数、质量在全国都首屈一指。

而清大毕业生人才辈出,三位诺贝尔奖得主李政道、杨振宁、李远哲,以及“数学诺贝尔奖”沃尔夫奖得主陈省身等都是校友。清大的教育目标为:秉持“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校训,致力于培育德、智、体、群、美五育均优、具备科学与人文素养的学生。除正规的专业与通识课程,更藉由导师辅导与课外活动提升道德感、价值观念与群我互动机会。

优秀校友 国家人才来源

清华过去已有许多开创性的教育规划,如多元、跨领域学程,领先全国的通识课程设计,最近更开始执行大一不分系双专长计划、繁星计划、国际志工、国际交流学习等计划。

民国90年,国内高科技产业如台积电等公司兴起,清大学生成为高科技业的重要人才库,台积电员工一万多人中,清华毕业生超过二千人,而整体新竹科学园区有将近两万个清大人,每年所创产值无法估计;陈力俊校长自豪地表示,一般大学生毕业后会散居各地就业,学生毕业后师生难得再见面,但陈校长任教的清大材料系所,学生几乎都在园区工作,师生毕业后仍会持续联络。

目前许多人慨叹:高学历高失业!陈校长却说:学生有实力,企业会抢着要人!陈校长认为,高科技产业没有知识,竞争力就不足,而清大提供好的训练、培养真正的人才,毕业生就没有失业的问题。

因应全球暖化、能源短缺的挑战,清大全面启动“新能源绿色校园”计划,研发核子发电、台湾太阳能、LED等替代能源。清大校内新建筑也采符合“铜级”以上绿色建筑,校友除捐赠“绿色低碳能源”大楼外,并提供新建筑太阳能板等设备;清大另开设“先进能源相关课程”给学生选读,让清大人了解新能源相关议题。在节能减碳方面,清大校友在私人领域的成就也支持了相关研究,使清大人能在全球环境议题方面上贡献心力。

自强不息 培育现代君子

陈校长最后强调清大校训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源于周易乾坤二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民国三年冬,梁启超到清大演讲,讲题为“君子”,即以此辞为中心内容,激励清华学子发愤图强。

“自强不息”在不同时代有不同意义,对现代人而言,自强不息旨在终身学习、不断进步,而资质优异清大人更以君子为目标,不停努力,为社会作出绝佳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