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要闻

陶博馆前空间改造 最新规划出炉

【大纪元2010年11月24日讯】〈大纪元记者宋顺澈台湾台北报导〉 享誉国际的莺歌陶瓷博物馆,建筑特色具简朴现代风格又具有浓浓艺术气息,是建筑界的台湾之光,每年总是吸引众多国内外慕名而来的观光客。美中不足的是莺歌地区环境及人行徒步空间没有同步提升,造成游客诸多困扰。县府经过研议,克服用地取得等障碍,提出“陶博馆前空间再造”,以立体环状空桥来解决问题。

为了改善人行徒步空间不足问题与增加安全性,台北县政府于95年提出“莺歌美丽家园–核心徒步区”专案计划,另于98年委托办理陶博馆前空间环境改善计划,主要目的为服务以徒步漫游及骑自行车休闲的游客,提供悠闲漫步于莺歌地区的环境,提升整体环境品质。

“莺歌美丽家园–核心徒步区”专案计划,串联莺歌4大核心地区,也就是交通核心─莺歌火车站、观光核心─陶瓷老街、文化核心─陶瓷博物馆和水岸核心─溪畔的新生地“三莺陶花源”等4个地区,相关串接工程,陆续施作完成。

第1阶段由火车站经文化路217巷百年老树至陶博馆的陶艺小径,已经在97年夏天就完成;第2阶段由陶博馆经风华广场跨越铁道抵达陶瓷老街的铁道陆桥亦于98年9月完成。第3阶段由火车站穿越农会广场连接三莺陶花源的莺歌“文化故事街”,也就是农会廊道才刚在今年11月完工。

“莺歌文化故事街”的规划构想源自COD(以历史文化为导向)及POD(以人行徒步为导向)的概念,重视莺歌地区风貌再生,致力于文化故事的延续,将既有的绿廊、艺廊及商店街,藉由公部门硬体建设及地方社区发展活动,深耕在地产业文化。游客可自莺歌火车站下车,体验农会文化廊道风貌,再经景观跳景平台抵达三莺新生地园区;也可以从旧日镇公所旁巷道的景观木栈道往返农会廊道至站前文化路商圈,让站前文化路与三莺新生地活动串联,创造都市多面向“漫游”空间。

县府城乡发展局代理局长陈耀东表示“莺歌美丽家园核心徒步区”是以环境改造理念建构以人为本的徒步区,以整体规划,分阶段设计与施工,逐步拼凑完成。另配合“三莺水岸都市发展总体计划”及“国际水岸双城”的宏观视野,打造三莺地区成为具国际性历史文化景观的水岸城市。以有效便捷的步道系统及文化气息配合三莺陶花源的启用,未来新北市立美术馆、国际观光饭店及三莺缆车开发,将开启三莺地区观光发展的新纪元。

陶博馆前空间环境改善计划,主要企图打造出莺歌镇的门户节点,以地景方式处理交通动线分流改善与陶博馆前交通系统,将陶博馆内空间延伸至户外,并同时确保人行安全、公用土地活化利用及串联三莺陶花源至陶博馆之人行动线,以延续陶博馆美学之设计形式,创造三莺大桥进入莺歌地区入口意象。

县府城乡发展局企划建筑科科长童铭章表示:陶博馆前空桥整体的设计以弧线、轻巧与无障碍的空中通廊美学呈现,结构体本身就如同陶博馆的户外展示作品一般,将造形动态与艺术静态美感极致诠释,同时照顾到地面交通顺畅及观景平台的功能,十分令人期待。细部设计于99年5月完成,工程造价约新台币1亿2仟万元,订于99年11月底开工,101年5月完工。届时由大汉溪自行车道系统经三莺陶花源、莺歌陶瓷博物馆与陶瓷老街将可串成一完整自行车游程;从莺歌火车站徒步经过文化故事街、三莺陶花源、莺歌陶瓷博物馆亦可用徒步方式,串联整个旅游行程。

台北县政府一直对于推动“大河之县”、“都会绿轴”及“花园城市”不遗余力,都是与“水”、“绿”、“文化”与“环境”等概念紧密结合的施政主轴呼应。“莺歌美丽家园–核心徒步区”及陶博馆前空间环境改善计划的建设,是县府团队共同努力的成果,同时结合三莺陶花源水岸游憩绿廊空间发展,足以让三莺地区成为具国际性历史文化景观的水岸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