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文化

湘潭发现226年前日本“仙台通宝”

【大纪元2010年12月17日讯】近日,市民黄先生在湘江河道里打捞起一枚古钱币。专家称,这枚钱币铸与日本光格天皇天明四年(1784年,清乾隆四十九年),从收藏和研究中日商业文化的角度上看,都具有一定的价值。

据湘潭在线报道,古钱币铸有 “仙台通宝”字样,字迹清楚,基本没被銹蚀。四个字系用正体楷书中文写成,笔迹清秀。古币与平常的方孔铜钱不同之处在于,常见的铜钱是外圆内方的,而这枚古币内外都是方形。

市民黄先生喜欢收藏古钱币,从西周到清代各个时期的国内古钱币都有一些研究,这种带有日本地名“仙台”的铁钱还是第一次见到。

市文物管理处盛兆华先生解释说,日本“明治维新”之前,各行各业都盛行向中国人学习,铸造钱币也不例外。“仙台通宝”有铜、铁两种材质,铁质的居多。这种钱呈方形、窄缘、圆角,俗称“角钱”。这种钱币限定在奥陆、松平境内通用,后来钱价日贱,也就是现在所说的通货膨胀,引起民怨,因而废止流通,流通寿命仅四年。

至于这枚铁钱为何会流落于湘江湘潭杨梅洲河段,盛兆华先生觉得难以解释。他说,清朝时日本商人来潭的可能性很小,有可能是抗战时期日本人带到湘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