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惜福

一日之所需 百工斯为备

家门前一大片空地,正在兴建一座高级华厦,去年七、八月动工以来,除台风豪雨期间被迫短暂休工外,工程始终有序地进行着。在巨大的噪音夹杂着漫天灰尘的干扰中,隔邻公寓有住家拉出白布条并发出抗议联署声明,施工单位经数度耐心协调,做出了适当的改善与象征性赔偿,才稍稍平息这些邻户的怨气。

我可以理解施工者势在必行的无奈,因此婉拒了他们年节的慰问金,想想也就是打地桩那段期间,闭户而居,忍一忍就过去了。而且换一种角度去看,我看到了人间另一番风情。

每日有这么一群工人进出,同心协力,用双手在打造一座建筑精品,不论炎炎烈日之下或瑟瑟寒风当中,他们以粗壮而有力的肢体语言,近距离的为我展演一出甘苦戏码,我只要站在自家五楼阳台上,即可清楚捕捉到他们苦力劳作的身影。

起初我是以俯瞰的姿态;不久,便采用了平视的角度;现在我必须抬头仰望。一个庞然大物正在逐渐成形,再过一段时间,它会长成为一个五六十公尺高的巨人。过去我很少有机会像这样去关心一座建物由下而上、由粗而细的雕琢过程,这一回我可以比较完整的见识到它的诞生,而一旦宏伟呈现出来时,任谁也很难再把它与粗糙联想在一块。

是这一群成天与粗糙为伍的苦力,长时间忍受重度噪音与混浊的空气,一点一滴的将粗粝化为精致。他们本身总是灰头土脸,但却神情专注地为别人经营华丽门面;他们可能建过许多华宅,但操劳一生也无福消受这些精美,然而这一切都无损于他们乐天知命的本色。想到自己拥有良好的工作环境仍偶有怨烦,不免感到惭愧。这些神圣的劳动者正在我眼前从事一项艺术创作,他们仿佛也融成为艺术品的一部分。

我从这群默默的小民身上了解到孟子说的一句话“一人之身而百工所为备”(近代文学家夏丏尊先生将此话转换为“一日之所需,百工斯为备”)。两句类似的话都强调了人与人互助共生的重要性。

人类社会就像一个庞大运转的机器,整个运作过程中,环环相扣,紧密相连,缺一不可,即使小小的一个零件都可能是不容轻忽、不容取代的关键,可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有劳心者、有劳力者,各自在不同的位置上努力,才有今天的一片荣景。这当中,实无所谓尊卑贵贱、高低轻重之分,每个角色都很重要,每一项付出都很珍贵。

由此推想一下,我们每日吃喝穿戴的食品物品,行住坐卧所使用的一切资源,从原料的产出、采集、到产品的制作、运送、行销,乃至于我们时刻接受到的各项服务等等,其中就有一大群人的心血或劳力代价;往深处想,还包含天地生养万物之德,种种相加起来,才能完成我的一日之需。我们拥有这么多方便,能不满怀惜福、感恩之情吗?可惜取之于易的东西,往往习以为常,甚至观念上认为是自己用金钱换取而得,也就视一切为理所当然了。

“一日之需,百工为备”这句话,提醒我们群体生活中“取之于人者多,出之于己者少”,在工作的当下,便能生出“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热忱,也乐于竭尽所能,为人群做出奉献。一个常常对工作感到怨烦不满的人,或可将此做为一帖良药,细细品味一番,有助于减却心头之火。世间也唯有知福惜福同时懂得造福他人的人,才能长享绵绵福泽。@*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