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评论

金璇:高盛挨闷棍 华尔街响闷雷

【大纪元4月21日讯】高盛日前被曝光欺诈客户的利益,被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起诉。高盛营销一种次贷抵押投资品种(CDO),向客户故意隐瞒该品种参与设计者保尔森公司,而其时保尔森公司正在做空CDO(保尔森认为CDO价格将要下跌),导致出现10亿美元的亏损。同时,高盛让客户认为是另一家独立公司设计了该品种。这个损失并不大,在证券交易委员会也有分歧,但是最终还是起诉高盛。

高盛完全否定指控,声称公司操作完全在法律规定的范围以内。一些律师阅读起诉书以后,认为起诉高盛面临重重困难。如果要起诉成功,SEC必须拿出证据说明保尔森公司在产品设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还要证明高盛有必要向客户披露这一信息。这样的证据不容易取得。同时还存在SEC是否能够向陪审团讲明白这个复杂的交易的问题。高盛还可能打政治牌,说自己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这个案例引起社会对华尔街诚信的进一步质疑。自从次贷危机以来,公众雾里看花,谴责华尔街对于危机负有责任。谴责有理。但是,华尔街不一定需要独自为此承担责任。造成诚信危机以至于金融风暴的,还有更大范围的政治家、金融家们的责任。

不妨从次贷本身看过来。次贷,即房屋抵押次级贷款,是指对不符合普通抵押贷款条件的客户的贷款,次级贷款等于不合格的贷款。为什么要发放次级贷款?银行家们想要更多的发放贷款,而且是通过政府立法成立大型贷款机构,房地美(Freddie)和房利美(Fannie)等全国性房贷机构来大量地发放,其背后的原因是资本的正常扩张已经到了极限了。符合贷款标准的人已经都有房子了。资本是要牟利的,要继续扩张怎么办?就开始给想要贷款买房子,而又不够条件的人。在这个过程中,许许多多低收入家庭贷款买了房子,银行、贷款机构、建筑商、开发商、中介获得了一批又一批的做不完的生意,连华尔街也深深卷入,把次贷包装成衍生产品,在千百万笔次级贷款合同基础之上,构筑了更大规模的金融衍生品交易。

在这个过程中,看起来是两方都受益了:一边是需要买房子的人,另一边是为此项需求提供所有服务的庞大商业方阵。但是,抵押贷款人并不拥有房屋的第一权利,银行才是第一权利人。购房者只是在分期付款期间有权居住在里面。一旦因失业停止付款给银行,就必须搬出去,银行是唯一有权处置此房子的一方。

所以,经济衰退来临的时候,大批享受次贷优惠的人,迅速失去房子;过度扩张的资本,不同程度的受到打击,业内各机构顿时萧条。

由此,可以看到推动立法的政治家们,其本意并不是为普通人拥有住房而努力。资本主义的传统的保守、谨慎信条,美国的各界精英都不会忘记。给低收入阶层一个家的最好办法是发展经济,帮助他们获得更多收入,而不是鼓励他们负债。如果政治家们当初的意图真是为了让穷人有房子,就必须同时推动另一个立法,使得拖欠债务的人可以在一定期限例如两年内继续居住在自己已经支付了一段时间贷款的房子里。

那么他们推动立法时到底为什么?美国是民主选举政治体制,决定政治家行动的是选票。资本的扩张意志和百姓的住房愿望,不论如何非理性,都能化为选票,所以政治家的心态是可以推论的。

在这一场演出中,政治家、资本家与次贷购房者,都被他人的劝诱和自己愿望所构筑的谎言所迷醉。立法者顾不上法律的条文与其宗旨的统一;金融家在实践中落得只追求表面功夫。如高盛案件属实,案中的人们是在有意识的做着法律禁止的事情,情知真相难于被监控与举证,一般说来只需要把表面文件做好就可安然无恙了。此时仍无法知道此种事情的普遍性,但是从业界的反响和SEC的后续行动来看,也不会少。

正因为如此,高盛感到被起诉是挨了一记闷棍,在意想不到的地方被打着了;对于华尔街来说,心知肚明,并不能置身事外,无论此番定罪与否,各皆暗暗心惊。@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