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人物

行医60年 老医师偏乡服务展爱心

【大纪元4月22日报导】(中央社记者刘嘉泰花莲县22日电)年仅18岁就随部队来台的阿兵哥张凤冈,因缘际会踏上行医路,他曾在乌坵和越战炮火下抢救无数生命,在花莲偏乡行医救人无数,一直到81岁高龄才选择退休。

张凤冈回忆起当年从大陆随部队来台湾时情景,“还来不及和家人道别就离开家乡,从此和家人断了音讯。”

40年后他才辗转从亲友口中得知,母亲曾追到火车站送行,“但是当时已搭火车离开,没想到这一错过,就是生死永别”,张凤冈讲到这段往事时,不禁红了眼眶。

老家在大陆江苏无锡的张凤冈,于民国38年5月抵达台湾后,因部队严重缺乏医疗人员,再加上他对医疗工作有兴趣,民国41年参加军医训练班,开始踏上行医路。

经过1年半训练,分发到部队负责医护工作,但没有执照无法执行医师工作;为了能够真的成为1名济世的医师,他决定报考国防医学院,在接受4年半专业医疗训练后,终于从阿兵哥变成1名合格医师。

张凤冈从国防医学院毕业后,于民国51年分派到金门乌坵乡守备区服务。他说,当时乌坵属于前线战区,仍时常有大小战事,大坵和小坵两座岛的总面积不过1.2 平方公里,除少数居民外,绝大多数都是反共救国军,可是岛上只有他1名医师。

他包办乌坵两座岛的所有医疗工作,不论是妇女难产、外科开刀或截肢手术,样样都来,甚至还要兼任法医,协助军方相验工作。

在乌坵服务时,让张凤冈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情,就是为1名急性阑尾炎病患开刀的惊险过程。

当时因病情相当紧急,只能硬着头皮开刀,自己包办开刀器械、消毒和全身麻醉等所有工作,张凤冈说,没想到手术进行到一半时,麻醉药效竟然已经消退,看到病患痛着醒过来,他慌忙脱掉手套再进行麻醉,还好病患在手术后逐渐康复。

乌坵前线行医还不算是最惊险经验,民国59年越战期间,他奉派随援越医疗队前往越南战地服务。张凤冈说,他们在越南平顺省潼毛县村落工作时,有一天突遭攻击,大家躲进宿舍楼梯间,连大气都不敢喘,当时越共在屋外巡逻,他还可听到越共讲话声音和脚步声,幸好没有进屋搜索,幸运逃过一劫。

张凤冈在军队行医45年,66岁退伍,选择到偏僻的花莲玉里镇,进入鸿德医院继续行医,民国88年慈济基金会承接鸿德医院改为玉里慈济医院后,他仍选择继续留院服务,一待就是11年。

张凤冈在玉里慈济医院期间,几乎如同便利商店般,全天候深入社区部落出诊。每天行程满档,在花莲偏乡服务10几年下来,已是81岁的“老医师”了。

“老兵不死,只是逐渐凋零”,行医半世纪的张凤冈期许自己,“希望未来在义诊活动中,能再有机会服务病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