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要闻

中正大学设聋人华语阅读与写作班

【大纪元5月18日讯】(大纪元记者李撷璎嘉义报导)许多人误以为全球手语互通,但其实手语也有分“门派”!对台湾聋朋友来说,“自然手语”才是母语,学习“华语”则有如学习第二语言。有鉴于此,中正大学开设完全免费的“聋人华语阅读与写作班”,提倡聋人华语教学应由熟知聋人文化的师资,以最适合聋人的“语言”进行教学。

中正大学语言所开设“聋人华语阅读与写作班”,由具备手语能力的专业华语文师资,打破传统,使用自然手语教学。课程中透过双管齐下的教学方式,以励志小品为阅读教材,安排聋生与研究生进行笔谈互动,培养听障朋友的中文阅读与写作能力。第一期基础班安排十周课程,目前共十三位聋人朋友加入,担任授课的张荣兴老师说:“一开始同学比较害羞,但几周后,气氛愈来愈活络,同学开始勇于上台表达和热烈参与讨论。”

中正大学语言所副教授张荣兴表示,台湾现行手语教育多以“文法手语”为主,文法手语是将中文句子按口语逐字比出,例如“我很喜欢看书”,便按照我、很、喜欢、看书依序打出手势;而在“自然手语”中则只比出看书、喜欢两个动作,辅以表情变化,简洁便利,较贴近聋人日常生活沟通方式。

时下流行的手语歌表演多为文法手语,但令人诧异的是,聋朋友们不见得能“看”懂按照口语词序打出来的手语歌。张荣兴指出,过去特殊教育观念认为,听障学生学文法手语可以同时学中文,这是本末倒置的作法。以“门都没有”为例,聋生无法理解这是“不行”的意思,反而会疑惑“没有门,那要怎么进去?”这正是口语与手语的语言差异。因此张荣兴认为应该要了解如何透过“自然手语”将概念正确传达给听障学生,而不是透过学生似懂非懂的“文法手语”来进行教学。

中正大学语言所近九年来持续进行手语相关研究,该所也开发出“台湾手语线上辞典”,可说是拥有国内最完整的手语研究成果。透过实际访谈,张荣兴得知聋人朋友有两大愿望,“一是希望有工作,另外则是增进华语文能力。若华语文能力进步后能和听人顺畅沟通,等同提升聋人工作能力,因此才会成立聋人华语阅读与写作班。”

张荣兴发现,聋人有口难言的痛苦常被大众忽略,比如聋人不知该如何表达意见,却被听人误解成“不懂不会问”、“为什么不早说”等窘况。为了打破沟通不良的恶性循环,听障朋友希望能提升自身华语文能力,以便在使用笔谈等方式时能更精确表达想法,对此张荣兴语重心长的说,“人文关怀必须要从人文主义出发,聋人教学必须以听障朋友的需求为出发点,提供最适合的学习方式,才不会反而造成生活及学习上的干扰与障碍。”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