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养心得

父母的反思

【大纪元5月21日讯】年青时,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憧憬,到老了,却常常回忆起往事。育有一女一儿的我们,如今都已年届古稀,大女儿和二儿子大学毕业后,先后来美读书,现在都任教于美国的大学。为此,亲朋好友总是夸奖我们“教子有方”,羡慕不已。

  

其实,每当我们静下心来回忆往事时,心情却不能平静,深感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留下了许多遗憾,甚至感到内疚。把这些感受写出来,也许会轻松一点,会给年青的父母们提供一点思考。

先讲女儿的故事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国大陆北方某大城市,一个三口之家迎来了第四个成员——我们的儿子。几个月后,儿子仅吃母奶已经不够了,我们决定将全家“计划供应”的鸡蛋留给儿子蒸蛋羹吃。

  

按当时当地的供应标准,每户每月半市斤(二百五十克)鸡蛋,共计六个,每次用小碗蒸一个,约有小半碗。并且事先给大女儿讲,你已经能吃饭菜了,弟弟不能,所以这些鸡蛋就给弟弟吃。每当给儿子喂蛋羹时,三岁多的姐姐很懂事地坐在一边,等喂完弟弟,她再刮碗底,看到她那种翘首以待的姿势,我们的心软了,手下留情了,碗底不刮那么干净了……

  

女儿长大了,一天,她开玩笑说:“六个鸡蛋,那怕给我吃一个呢。”是啊!我们仿佛惊醒了!五个和六个,营养能差多少?扪心自问,我们决无“重男轻女”的想法,可是对给予孩子的心理伤害却一无所知。

  

现在女儿已在美国成家了,也有了一儿一女,我们全家六口人生活在一起,其乐融融。有时也蒸蛋羹,一大碗,六个蛋,但决不只半斤。

  

接下来,让我叙述一个轻松的七十年代小故事。

一天,我拿着“副食本”(计划供应凭证)到商店买了当月的半斤鸡蛋,为了避免鸡蛋碰破,将装有六个鸡蛋的纸袋放入网兜, 用左手拎着,右手握住自行车把手。已近中年的我,虽不是很健壮,却也算俐落,可是不知咋的,刚一上车,前轮碰到一块石头,自行车左摇右晃地倒了,人也摔了,可那只攥着网兜的左手却高高的举着,网兜在空中荡漾,六个鸡蛋安然无恙!路人惊讶地望着我,投来赞许的目光,用现在老美的话,似乎在说:“Great job(真棒)﹗”

再讲儿子的故事

两个孩子都上小学了,为了孩子健康成长,对他们的饮食,我们都很重视。小孩都不爱吃蔬菜,特别到了冬季,北方的主要蔬菜就是大白菜,每年入冬之前,家家都要储备过冬的大白菜,“计划供应”每户几百斤。为了调配好饮食,我们对大白菜作如下综合处理:外面的菜帮做成咸菜或蒸菜馅包子(加一点肉),中间部分炒着吃,菜心拌凉菜(类似美国人的蔬菜沙拉)。

  

为了让孩子多吃蔬菜,我们有一个规定,每人必须吃完小半碗炒白菜,其它菜不定量。孩子都很听话,没有反对,也许知道父母是为他们好。

  

许多年后,出国了,有一天和儿子聊天,回忆往事,儿子突然冒出一句话:“小孩的肚子小,吃完了白菜,哪还能吃多少好菜呀!”我听了心里一怔!我们怎么就没想到呢?虽然是玩笑话,却是道出了孩子当年心理的创伤,我们为此深感内疚。

  

为人父母,责任重大。我们不能要求每位父母都去研究“儿童心理学”,但是,“人权”两个字对教育理念的影响是否值得所有那些教育别人的人去深思呢?

  

谈到“人权”,我们想再说说我们这个儿子来到人世间的故事。我们婚后第一胎是个女孩,临产去医院时,正值医生交接班,在那个年代,这个时间段事故多发。只见医生护士慌慌忙忙来回穿梭,过了一阵,我被告知,小孩已死亡,还说明了死因(我厅不懂的医学名辞),要我签字认同,我还算是个识时务之人,心想,好在大人没出问题。后来和儿子开玩笑,要是第一个活下来,就不会有你啦,因为当时“计划生育”政策规定,一对夫妇最多只许生两个孩子。

  

当第三胎怀上后不久,我们被告之必须去堕胎,因为两个孩子间隔不满三年(其实只差一个月),我们决定顶住这个压力,顺利产下了这个儿子。差一点被扼杀于胚胎中的这个小生命,如今成了一名研究“生命科学”的学者。 ◇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