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博览

孔孟之道判释(6)

一、天下文化

在国外,我时常看到不少一些匪夷所思的爱国主义事例:在香港97回归前几天,一帮在英国居住的香港人对着凤凰卫视说,“香港回归祖国了,我们要回去参加庆祝,香港被英国霸占一百多年,今天终于回归祖国,我们太高兴了。”天呀,这是什么爱国主义?这个事我能做,他能做,就是你不能做,为什么?你那么爱国,何不搬回香港住,还赖在人家英国干嘛?而且还要庆祝这块土地离开这个国家呢。这就如吃人家,拿人家,还要掴人家一巴掌,这在我们儒家的“三纲五常”中能找到的伦理吗?于常伦不符呀!其实,这些人,就是没有礼教——天下文化的概念,他们只有国家——这个“小具”的概念。我经常在电视看到,在美国、加拿大、澳洲等国,两帮爱国和反爱国华人,在街头游行冲突打起来,这些爱国英雄和汉奸卖国贼,都到国外来表演了。实际上,你英雄,回国去效劳吧;他卖国,他在国外,能把中国卖了吗?一切都如唐诘诃德战风车一样荒唐。最近还听说国内拒买日本货,还火烧日本汽车。这种爱国行为,真能打倒日本鬼子了吗?阿拉伯中东某些国家的蒙面人,拿着自动步枪在街上朝天乱放,烧掉美国国旗,跺了几脚,这样就打倒美帝国主义了?我们别笑人家,只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

爱国、爱乡并非坏事。但上升到一个图腾,一个政治图腾,人活得真够累了。说实在的,如今的爱国主义者真不敢恭维,除了讲我拳头硬了,钱多了,还有什么呢?随地吐痰,乱丢垃圾,假话连篇,道德败坏。孔孟讲的天下之礼教还残存多少呢?一个让人崇敬、钦服的大国,不是说我有几条大炮,有几个钱就可以称为强国的。我们自称是孔孟的后代,既在丢失了“礼、义、廉、耻”的精神文明。代之而起的,只是那个龙腾式的爱国主义。儒家文化是不讲爱国主义的,治国也只是儒家做人的一环。《大学》里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治国要在修好自身,养活家人的情况下才能讲治国,而治国,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在儒家来讲,平天下才是君子的抱负。

实际上,后儒都是把平天下为自己抱负的。即使后来的君主制将国演变为朝代,不再视国为诸侯国,称国为一个朝代的号,大清国即指清朝。民国以后,采用国际的贯例,国家相近于古代人称的一个“朝”;讲治国相当于儒讲治天下的含义。但既是把党与国、政府与党等划分很清楚的。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殷海光教授对民国败退台湾后的乱象忍无可忍,站出来说:“我们所处的时代,正是需要说真话的时代,然而今日我们偏偏最不能说真话…官方据以制言论自由的王牌有如后的几张——‘国家利益’,‘基本国策’,‘非常时期’,‘紧急事态’,‘非国即共’。藏在这一套说法背后的,有一些更深沉的想法,就是以为‘政党即政府’,而‘政府即国家’,不幸之至。这些想法是根本错误的,而且是近几十年来祸乱之一源。一个国家以内,只可有一个政党的说法,是现在独裁极权统治的说法,在现代民主国家,一个国家以内,在同一时期可以有几个政党,但是在同一时期,只能有一个政府。所以,除非我们承认独裁极权政治,否则我们不能承认‘政党即是政府’、‘政府便是国家’。国家是永久的,不可更换的,政府不是永久的,而且是可以更换的。”1殷海光教授把“国家、政府、政党”分得很清楚,使我们进一步看清了儒所讲“君子平天下”是怎么一回事。“国家是永久的”,即近似于古人的“天下”;政府、政党皆可更换,说明此不是儒终极服务的目标。其言可说是一针见血,此仅供爱政府、爱党专业户参考。爱党、爱政府与爱国是不容混淆的。当然,当今的“国家”,带有浓厚民族主义成分,与儒讲的“天下”是有所不同的。儒所讲的天下,是尧舜圣人之道的天下,德润四海,恩泽四方。所谓的“参天地,赞化育”(《中庸》)是也。其虽有“蛮、夷、狄”与“中国”之分,但其民族性并没有现代国家那么所强调。天下文化主要是讲“德性”。(待续)@

1李筱峰:《台湾民主运动40年》,自立晚报出版,5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