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文化

中国丹霞申世遗花十几个亿

【大纪元8月13日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高山采访报导)中国很多地方政府近年来,投入大量资金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自然遗产项目。仅“中国丹霞”6景区为申请世遗项目就花了十几个亿。

8月初,河南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和“中国丹霞”6景区分别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自然遗产”。官方新华社报导说,中国地方政府在申请世界遗产名录项目上的花费不断增加,公开数据显示,动辄几亿的申遗成本在中国诸多地区早已司空见惯。安阳殷墟申遗投入2.3亿元,开平碉楼花了1.36亿元,五台山光景区整治搬迁等费用就花了8亿元。到2010年,“中国丹霞”申遗价共花了十几个亿。

对如此巨大动辄上亿甚至上十亿的申遗投入。浙江杭州的自由撰稿人暂爱宗认为,申请世界遗产名录的事情应该由民间组织来做,

“这些事情政府不应该参与,政府有哪些职责是吧,你完成你这个范围内的事儿,跟你没关的事情你不要管。这种文化方面的应该由社会团体来管。但是中国也比较麻烦的因为它没有真正的社会团体,它都是官方,没有民间的社会,也没有公民社会,所以,有时候官方包揽一切,它做什么事,它就做了,你说什么也没用。你没法制约它的权力,它想做就做。它愿意花钱就花钱。”

湖南省新宁县的崀山是牵头申请中国丹霞项目的六个景区之一。新宁县2008年的财政收入才2亿元,但用在申请丹霞项目上的投资就高达4亿元。就此,贵州贵阳的自由撰稿人曾宁表示,中国各地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自然遗产项目早已陷入功利化的怪圈:

“本身的话申请世界文化或者是自然遗产应该说它的初衷是为了保护自然或者说文化遗产。它同时也是获得者的一种荣誉。但是在中国往往申请自然或者文化遗产的地方政府把它变成了利益驱动的一种行为。更多地把它变成一种政绩工程。”

据报导,中国目前还有200多个项目准备申报世界遗产,按照一个国家每年最多可申报两项的要求,中国的申遗项目已经排到了下世纪。曾宁说, 目前中国的很多地方政府是要把名山大川和历史人文景点当作他们的小金库,申请世遗项目是为了追求旅游门票所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

“因为它假如说申请到了这个遗产、进入到了这个名录。那么它就具有了某种虚荣。而这种虚荣往往是他的政绩的表现、政绩的反应,同时也是经济利益、旅游经济的一种驱动的一种使然。所以在中国的这些申请自然或者文化遗产的行为往往已经违背了、已经背离了申请遗产的这样一种行为的初衷。”

曾宁认为,中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40个项目是老祖宗的遗产,不是任何人的“私有小金库”,旅游参观收费标准理应体现一定的公益性。与此同时,由于游客迅速增加,中国的莫高窟等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之后的几十年,受到的损坏远远超过过去的一千多年。各地政府能否更加科学地保护好这些“人类共同的财富”是个很大的课题。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