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新闻

胡锦涛访美在即 峰会关注四大议题

【大纪元2011年01月16日讯】中共国家主席胡锦涛将于2011年1月18日(下周二)启程前往美国,进行国事访问,这将是他任内第二次访美。期间峰会将有四大议题令人关注:即双边整体关系、安全及政治议题、经贸议题与人权议题。届时,美、中也可能将签订多项经贸协定。

美中会谈四大关键议题

胡锦涛访美行程为期四天,于18日抵美,21日结束访问返回北京。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多尼龙(Tom Donilon)指出,此次胡锦涛访美与奥巴马总统举行峰会将有四个关键议题:第一是双边整体关系——今后20年双方如何拓展关系;第二是安全及政治议题,包括北韩、伊朗、苏丹及两国军方关系;第三是经贸议题,包括货币问题、贸易顺差、与中国市场等;第四是人权议题——美国将持续向北京施压,要求履行人权承诺,并呼吁释放异议人士。

美国希望中共配合制裁北韩

多尼龙说,北韩将是一个紧要议题,包括朝鲜核项目导致的紧张局势、朝鲜炮击韩国延坪岛等。美国希望北京政府利用与朝鲜“独特的沟通方式”,敦促朝鲜最终放弃核计划,停止挑衅并使两韩之间能够真诚对话。华盛顿希望,中共在遏制北韩挑衅行为和无核化方面予以配合。

人权问题 美方指中共“未履行的承诺”

人权问题上,多尼龙藉国务卿克林顿的话说,美国将对中国的部落格审查制度、良心犯、宗教自由等方面持续大声呼吁与施压,克林顿并呼吁释放异议份子。

中共曾以干涉内政作为人权问题的借口。2011年1月14日(周五)克林顿于国务院的演说中谈到中共的人权现状时强调,中国作为联合国创始国之一有义务捍卫人权。克林顿指出,人权问题是北京“未履行的承诺”。她强调,人权具有普世价值。尊重和重视人权将会长期促进中国社会的和平、稳定及繁荣。

美国总统奥巴马星期四在白宫会见了五名著名中国人权活动人士,征求他们对中国人权问题的意见。会见历时75分钟。被会见的活动家分别是:哥伦比亚大学教授黎安友(Andrew Nathan)、中国作家查建英、耶鲁大学中国法律中心创始人葛维宝(Paul Gewirtz)、六四事件时期美国驻中国大使洛德夫人,美籍华人作家包柏漪,以及流亡美国的中国人权活动家李晓蓉。白宫高级官员说,这次会见是筹备“奥胡峰会”的一部分。

《华盛顿邮报》援引一位参加会谈的白宫高级官员的话说,奥巴马在会见胡锦涛的时候,无论是在公开场合,还是在不公开的私下会见中,都会谈到中国的人权问题。

美联社最近披露了2010年4月对中国维权律师高智晟的专访,其中谈到他遭受中共酷刑折磨的细节。助理国务卿波斯纳(Michael Posner)表示,将会继续关注高智晟的状况,并在公开和私下场合向中方提出这一问题。

波斯纳说:“我们多次在公开和私下场合,在中国和在美国都表达了对高智晟的关注。他是中国人权律师之一。他接手了一些宗教自由和信仰团体的案件。我们会继续关注他的状况。我们会在公开和私下场合继续提出这一问题。”

美中可能签署多项贸易协定

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Timothy Geithner)表示,美国将于会谈中谈及对中国市场的关切与目标,包括中美之间巨额的贸易顺差以及棘手的人民币升值议题。他表示人民币至今已有一定幅度的升值,但仍处初期阶段。

两国元首可能签订多项贸易协定。目前尚不知道可能会签署多少协议,也不知道协议的价值是多少。

面对媒体询问“奥胡会”后是否发表联合声明,多尼龙表明:“我不想评论这个部分”。